县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

县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

xx县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XX是一个XX民族聚居县,全县共有28万人口,X族人口占66%、X族人口占31%、其他族占3%,共辖11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街道辖11个村、7个社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民宗委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探索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力度总结出了加快城市发展的有利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宣传教育力度。一是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社区中大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在每年法制宣传月期间,以张贴标语、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一法两规定”、城市民族工作条例、XX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支持XX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X〔2022〕X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X〔2021〕X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XXXX“XXX”打造对接融入XXXX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使城市人民更多的了解国家政策及民族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了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设立宣传标牌,在主要街道两侧及社区设立固定的民族政策宣传标牌,使民族政策的宣传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二)精心打造社区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少数民族传统的织布、染布、刺绣、银饰制作等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优势,XX社区有200余人具有红绣、锡绣、鞭绣、平绣、叠绣、数纱绣、银饰品制作等刺绣和工艺技术,社区内没有规范的民族特色制作场所,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70万元新建XX社区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该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民族团结、传统文化广场标识建设(面积30平方米左右);二是民族布艺晾晒区120平方米左右;三是集中染布、刺绣、敲布等区域160平方米左右;四是民族文化传承学习培训、民族商品展厅建设100平方米左右;五是购置民族传统文化芦笙、鼓等器材。

(三)依托“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平台搭建感恩宣传贴心服务居民。社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服务中心职能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列为常态化:一是依托服务中心平台搭建感恩桥。多次在社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和“四点半”课堂,为青少年开展感党恩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活动宣传感党恩。二是通过关爱活动搭建连心桥。为进一步提高安置点社区居民XX感、满意度,在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寒暑假期间“把爱带回家”为社区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通过组织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到社区,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实地走访慰问。两年来,社区通过“四点半小课堂”开展“爱心陪伴”活动65次,累计陪伴儿童850人次。

未完,点击前往下载文档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加入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