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全域无垃圾工作典型材料范文

县镇全域无垃圾工作典型材料范文

全域无垃圾家园更靓丽

——县镇全域无垃圾工作典型材料

X县X镇位于县城南X公里处,全镇现有X个村X个社,X户X万人,耕地面积X万亩,X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开展全域无垃圾工作,是落实XJP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生态X”的有力抓手,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改善对外形象、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X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生态功能定位,注重在全面发动、精心组织中积极作为,注重在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中主动作为,注重在舆论引导、典型示范中有效作为,注重在深化拓展、跟进督导中强力作为,着重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行市场化运作,举全镇之力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大打环境“翻身仗”,彻底整治“脏乱差”,实现了全镇X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初期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强化责任中凝聚工作合力

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是注重靠实责任。在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之后,镇、村、社三级层层召开会议,准确传达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调整充实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镇生态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X镇全域无垃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及工作推进计划,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标准,细化了措施,靠实了责任,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深入开展。二是注重网格化管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和“片区式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农户包地段的“四包”方式,对全村卫生整治地段划分责任区并明确责任人,形成了环境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了上下齐心、综合发力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领,先后X次组织观摩学习、开展互查互评等活动,使各村在正视差距中补齐工作短板,在比学赶超中激发内生动力,做到思想上对齐、目标上对照、行动上对标,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凝聚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合力。

二、加大宣传教育,在深化认识中引导全民参与

把加大宣传教育作为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重要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是强化舆论宣传造势。充分利用报刊、短信、微信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重要性,发放《致群众一封信》等各类宣传资料X余份,刊播各类新闻稿件X余条,在各个微信群推送全域无垃圾宣传标语X多条次,在全镇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二是丰富主题活动聚气。坚持抓早抓小,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在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小手拉大手”活动,广泛普及环保知识,努力达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的宣传效果。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景区、进施工场地、进农家院落、进田间地头“九进”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正反典型引导教育。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相结合,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对全镇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进行观摩评议,对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村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显的村指名道姓“曝光”,注重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获取更多实用资料,加微信xaddxh同时,在各村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积极组织农户开展评比活动,对带头整治环境卫生,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卫生保持较好的农户进行“红榜”宣传,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行为的农户在卫生评比黑榜“亮相”,使“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聚焦重点领域,在整体推进中扩大整治成效

把村内村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领域作为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的着力点,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整治环境“顽疾”,农村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在村内村外整治上,每村确定卫生保洁员X-X名,突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村庄出入口等重点部位,确定春节、元旦等节假日前后和每周一、五为全镇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日,由保洁员定期清扫街道、广场等各个区域内卫生。目前,全镇设有保洁员X名,每人年工资报酬为X-X元不等。同时,加大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修建垃圾池收集X个,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X处、秸秆集中堆积点X处,购置垃圾斗X个、垃圾车X个、马路清扫车X辆、大型垃圾收集车X辆,彻底解决了垃圾没地儿丢、污水无处倒、秸秆无处堆等突出问题。在房前屋后整治上,严格落实周一、五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月末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检查、大评比”活动,着力将整治触角由户外向房前屋后延伸,督促农户将清扫的垃圾及时堆放在指定位置,由保洁员拉运清理至垃圾收集池。在各村设立柴草秸秆集中堆放点,将农户的柴草秸秆集中堆放管理,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空间,确保房前屋后干净敞亮,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在综合整治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做到了“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室内室外一个样”。在田间地头整治上,突出废旧农膜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种地、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废旧农膜捡拾事项纳入土地流转合同,收取地膜捡拾保证金。制定出台《X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奖补办法》,在全县率先实行“双补”管理机制,对回收的地膜除县上奖补之外,镇上将视情况再一次进行每公斤X元的奖补,确保地膜捡拾无死角、无盲点,彻底解决“白色污染”。至目前,发动群众X多人次,出动铲车X多台次,清运垃圾X辆次,清理卫生死角X多处,清理“三堆”X余处,清理垃圾X多立方,拆除违章建筑X处,捡拾农膜X万多亩。

四、夯实基础保障,在健全机制中实现长效治理

未完,点击前往下载文档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