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在市委宣传部机关党支部集体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概括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全面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给中华民族标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人民也开启新的逐梦征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把报告中提出的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工作中。
一、高举旗帜,在把握方向导向上使力
分析研究问题导向要有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聚力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坚定不移在工作和研究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研究导向上必须以民为本,做到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面向人民群众需求推出研究成果。
二、加强研究,在服务发展大局上聚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科工作者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深入研究,以丰硕成果引领社会思潮。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应始终把握时代的脉动,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和研究的最前端,在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上进行实践,始终保持创新的思维以引领时代思想潮流,凝聚社会共识。研究要出真精品以服务科学决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只有提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和资政参考,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科工作者要怀着求“真”的信念、求“新”的勇气、求“精”的追求、求“实”的精神,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确保社科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全市社科界要自觉贴近决策,主动服务决策,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多作前瞻研究,多作比较研究,多作案例分析,自觉做到全面不片面、客观不主观、理性不感性。研究要出好人才以占据竞争高地。要立足实际,整合我市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团队作用,形成实力强大的社科研究团队;要坚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严谨求实、淡泊名利、厚积薄发学术品格。
三、勇于创新,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用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职责。要坚持聚焦**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着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繁荣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主题和核心。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是向上向好的,但也面临“体量偏小”与“速度偏慢”、“结构不优”与“发展不均”、“资源枯竭”与“要素流失”、“传统隐患”与“新增风险”四个“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不充分仍是**的最大市情和主要矛盾。从经济发展看,体量能级在全省居后;从产业结构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环节、新兴产业向核心环节迈进,但总体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从民生福祉看,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生活”的发展路径,给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造成的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