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系统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特别是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握医药卫生改革新方向
(一)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一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会强调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这些要求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卫生监督部门,必须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二)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是改革的核心要义。
全会提出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
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卫生监
督工作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医疗、医保、医药三者之间的内
2
在联系,在日常监管中注重统筹兼顾,促进三者良性互动。
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同时关
注医保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格局。
(三)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
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
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部署为优化医疗资源配
置指明了路径。卫生监督部门要积极适应这一改革方向,调
整监督工作重点,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推动优
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要关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规范性
问题,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实质
(一)个人自学注重内容深度。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
要任务是通过个人自学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在自学过程中,
要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特别是关于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要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思考
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同时,要注重学习相
关配套文件和权威解读,全面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要及时关注各地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做法,拓宽
视野,启发思路。
(二)集体学习突出交流研讨。组织系统内干部职工开
展集体学习,是深入领会全会精神的重要方式。要采取领导
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专题辅导、干部职工分组讨论等多种
形式,促进学习交流。要围绕全会提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重点任务展开讨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谈打算。要邀
3
请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参与研讨,从专业角度解读全会精神。
通过交流研讨,凝聚共识,激发工作热情。
(三)实践学习力求学以致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最
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要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生
产经营企业调研,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研究如何运用全会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要选取若干重点
领域或典型案例作为试点,探索贯彻全会精神的有效路径。
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推广的制度性成
果。通过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三、立足工作实际,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一)健全监管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贯彻落
实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完善卫生监督工作机制。要围绕全会
提出的“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
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的要求,健全相应的监管
制度。针对疫情防控,建立常态化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机制,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要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