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现象案例廉政党课讲稿:第一粒扣子为何错位
年轻干部成长,好似炼铁成钢。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加强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梳理近几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不乏一些“80后”“90后”年轻干部。他们前脚踏入仕途、后脚步入歧途,最终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栽了大跟头,令人叹息,引人警醒。
是什么绊倒了他们?他们违纪违法行为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什么?以身试法者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很多问题还有待思考。
一、不明纪法,错把工作岗位当捞钱工具
郑祎春的仕途始于基层,也止于基层。2020年8月,郑祎春在陕西省商南县金丝峡镇党委书记任上落马。这一年,他38岁,参加工作整整15年。
在商南县,郑祎春长期被视作一颗“新星”。一方面,他的“起点非常好”,23岁大学毕业,通过省委选调生考试参加工作,一年后就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另一方面,他的“仕途非常顺”,从入职到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只用了7年时间,在30岁时就担任金丝峡镇镇长。
金丝峡镇是商南县的窗口乡镇,也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郑祎春的蜕变正是由此开始。第一次收受贿赂时,郑祎春只有32岁。当时,一名工程承揽人为获得郑祎春的关照,一次性送来1万元,郑祎春心里虽然忐忑,但最终还是全部收下。
“这一路走来都那么顺畅,感觉自己的前途非常光明,内心的骄傲自满情绪也慢慢增加。”郑祎春对调查人员坦承,因为长期在乡镇工作,他平时只注重学习“三农”政策,对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完全不懂,对违纪违法的后果也不了解,导致犯了错误还浑然不知。
2016年,郑祎春出任金丝峡镇党委书记。同年,“金丝峡镇美丽乡村提升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配套工程密集,已经是“一把手”的郑祎春在工程承揽、项目招投标、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拥有十足的话语权。在和商人老板频繁接触往来中,郑祎春得以见识一种自己从未体验过的奢华生活。“我也想抽好烟,喝好酒,开好车,住好房。”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慢慢地我的理想信念在动摇。”
据商洛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介绍,在金丝峡镇工作的8年时间里,郑祎春累计受贿119.5万元,受贿行为全部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且大多数都与该提升改造项目有关。记者梳理案件相关资料发现,郑祎春收钱的地方有不少是路边、广场、小区院子等公共场所。
2021年10月,郑祎春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他留在商山洛水间的反面形象,是在一部以他为原型的名为《坠落的新星》的警示教育片中。
二、不计后果,错把不良习气当兴趣爱好
2021年11月21日,逃亡7年的马蕾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马蕾,1981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渭南市临渭区原国税局办公室副主任。
事业无追求,生活无压力,是很多同事对马蕾的印象。对待事业,马蕾并没有太多热情;对待生活,他也没有合理安排和规划,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网络游戏中。起初,马蕾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消磨时间,后来完全沉迷其中,每月的大部分工资都被他用来充值游戏点卡。
“游戏级别越高,花费就越大,每个月都得5000多元,不知不觉就债台高筑。”在这个过程中,马蕾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小额贷款、民间借贷、信用卡透支……所有来钱的办法,马蕾统统试过。一直到2014年,他已经欠债40多万元。
既没钱还债,又要经常面对多家贷款公司的上门催债,被挤到绝望角落里的马蕾,开始对税款动起“歪脑筋”。他找到3家熟悉的企业,以帮助减免“文化建设费”为由,主动为企业代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