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具体问题实例汇编(112条)
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具体问题实例汇编
今天,与各位文友谈谈对照检查材料问题查摆,如何才能实现既有站位的高度,又有具体的问题。
这几天,有的文友向我反馈,说是按照我提供的六个方面问题起草指南,以及501条可改造成问题的素材,还有41个原创的问题实例,对照检查材料整体上算总算过关了,但指导组要求问题查摆,要再具体一些,不要太虚。
这些文友听完就懵了,啥叫虚,啥叫实,完全get不到点上。
文友出现这个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既然材料整体过关,就说明思路上是对的,只需要完善材料即可。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剖析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文友在活学活用我提供的问题素材方面还是有弱项的。没有将我的起草指南、问题实例、问题素材与你们单位的专业术语、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只注重直接照搬和裁剪使用我起草的问题实例,而忽略了问题实例中提供的文字思维和写作框架,忽略了用我提供的501条问题素材去替换相应问题实例中的句子或文字,忽略了将自己单位的专业术语、实际情况、具体工作融入到问题查摆之中,才出现了这个问题。
请文友务必认真研读我上面的那段话,多读几遍,并与自己起草的问题一一对照,我想,应该大有收获。
我想,出现这个问题的一般是文字新手。因为对照检查材料对起草者的要求比较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力,要对单位整体的工作或分管领导的工作有一定的掌握,特别是要对党建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对照检查材料是政治体检+业务工作的组合体。
因为每个单位中的“一支笔”,日常起草的都是综合性的材料,因此,无论是单位业务工作,还是党建工作,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把控。综合素质强一些的,还可以将两者融会贯通,互相借力,互相转换,练就成了“乾坤大挪移”之功——单位中无论的什么类型的材料,往往都是一个内容,只是框架形式和重点内容发生了变化。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你的文字功力就会上升一层。
但是,很多文友都是被分管领导“抓”来的,综合部门的还能好一些,平时多多少少还能起草一些综合性的材料。但一些文友从事的是具体的业务工作,除了文字功力不行,分管领导的其他业务工作以及党建工作也不是很精通,因
此,产生了上述的“问题太虚”问题。
二、明确方向
问题原因找到了,但没有什么用,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抱佛脚”呢?答案就是还要有具体问题素材。
其实,对于一些具体业务型的文友,我是有点“排斥”的。为什么呢?因为具体业务型对于文字工作,有时“有点轴”,还多多少少有点“技术”清高。
因为与我平时探讨、交流的文友,一般是各个单位的“一支笔”,具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且对文字工作有着共同的感悟和认知。
而这些具体业务型的文友和文字小白,往往对文字工作有一种抵制或轻视,认为文字工作不值一提,有着拼拼凑凑、差不多、越省事越好的错误思想。
我平时接触这些具体业务型的文友并不多,毕竟在我群里的,大多是想长期学习文稿写作的文友。但是每年的对照检查材料季,都会出现一些这种具体业务型的文友和文字小白。
有的上来就问,有没有直接就能用的材料?有的说,你提供的这些素材根本没有用。还有的说,能不能快点,写点文章,整理点素材有这么难吗?面对这种质疑,说实话,我是比较恼火的。毕竟,对于从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的我来说,自己收集整理来的素材,还是“敝扫自珍”的。
其实,我是主笔+客服为一身,都是我一个人,这种情况老文友都知道。平时,就连部委或省市级“大笔杆”,甚至是领导都对我恭敬有加,通过
学习我的资料,遴选省部级机关的也大有人在,都非常都认可我的资料。但到他们这些“小笔杆”眼中却一分不值,语言也是夹枪带棒,自己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愤青”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