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总书记也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必然。
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这一基本农情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裕,乡村振兴是无从谈起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也会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不把农业发展摆上优先位置,拿出过硬办法,不设法补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这块短板,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既定发展目标。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于农业农村的优先优越发展从而激发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在于农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提升完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农业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创新型模式优先促进农业发展是对新型城乡关系理论的绝佳把握和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为乡村振兴蓄足动能。
三、镇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镇作为近郊镇,近年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转变,深入参与县“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效能、拓宽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激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力,近期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1.基础资源条件:全镇有土地面积3018公顷,耕地2371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5亩,主要河流3条,X江河最长,全长10公里,植被面积2660顷,森林覆盖率达33%。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年均气温16.7℃,年均无霜期283天。境内水利条件优越,濒临X江,苏乐河贯穿全镇,有低压砼输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8.5公里,改建塘、库、堰45处,新建三条渠(马桑湾渠道、刘家沟渠道、沙家湾渠道)10.5公里,电力提灌站6座,山坪塘57口等水利设施。地下矿产资源较丰富,X江之滨有河沙、砾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2.区位优势: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62.46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属浅丘中宽谷地域,兼有平坝,省道唐巴线贯穿全境,是县委县府优先发展的“卫星集镇”。目前全镇辖27个行政村,1个场镇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79万人。
3.发展成效:利用我镇县城近郊区位优势找准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主动承接县委“3+2”农业主导产业,已发展藤椒9662亩、麦冬500亩、油菜20000亩、蔬菜3000亩。依托自身优势,建成葡萄基地500亩、桑葚基地800亩、青脆李基地1000亩。推广地膜花生3000亩,其中优质高产“天紫”牌富硒黑花生1000余亩。召开培训会40余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万余份,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全面推广大春农作物新技术,稳步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托管化示范试点工作,深度参与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果,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1个。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技术扶贫,推广近10个优良品种和新技术,遴选2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优质粮油产业,全域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二)镇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