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交流发言: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路径。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了文化思想,再次强调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一,肩负新使命,必须理解“两个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中的“第一个结合”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而“第二个结合”,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强大底气,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更好地理解“两个结合”,要建立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一是全面系统学。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要求全党“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学习“两个结合”,这种学习方法同样适用、尤其必要。“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及时跟进学。理论学习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悟常进、逐步深化的过程,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既要随时关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始终站在理论前沿、思想潮头,又要把最新的讲话和过去的讲话对照起来学、联系起来学,常学常新。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深入学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切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三是研究阐释学。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对机关共青团工作来说,要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厅局长学习会客厅”“青春思政课”等项目品牌,使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以学立身、以学修身、以学明智,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沉淀,能够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把文化自信融入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第二,肩负新使命,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是涵养民族之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个国家的幸福生活,经济保驾护航和精神食粮支撑同等重要。立足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