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谈到理想,我想大家的脑海里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们经常问我们,“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而真正当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又会反反复复的不断询问自己,“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理想到底是什么?”相信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百年老店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成就一个百年老店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要有超越利润之上的理想和追求。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想信念更为重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最开始他就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每当唱响高亢激越的《长征组歌》,心潮依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耳熟能详的旋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跨越千难万险,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我们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指引。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带着大家共同探寻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革命理想之光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犹如星星之火慢慢燎原
一是在救国图存中走向马克思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耳闻目睹国家的危难,激发出强烈的爱国心,革命理想随之迸发。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时年18岁的毛泽东在辛亥革命之年也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李大钊学生时代就十分悲愤国事的窳败,写道“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这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情怀,是早期党的创始人不断探索前进、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动力。
二是在思想探索中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10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马克思主义乃“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成为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也明确表示,对于关系“国家民族根本的存亡”的问题不能装聋作哑,强调国人“彻底的觉悟”,对政治根本问题要“急谋改革”。蔡和森提出:“我以为要先组织党——中国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毛泽东对此非常赞成:“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知识分子,适应战争时代及偌大的改造事业。”周恩来、李达、李汉俊等在留学外国期间,通过对改造社会的各种学说的比较和选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读,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董必武、林伯渠等在实践中发觉孙中山革命的路子不对头,在探索新的革命方法和研读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转向马克思主义。
三是在实践比较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很投入地参加湖南自治运动,但他从其失败中得出结论:“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李大钊、陈独秀同样是从改良主义的失败中,引发了思想巨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它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巨大威力,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五四运动的爆发,一大批进步的青年在斗争中进一步寻找到了革命的目标与方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这样一帮人在黑暗中摸索、在困难中前行、在死亡面前昂首阔步、在选择面前苦苦追寻,才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孕育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