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2024年政协会议书面发言材料汇编(46篇)
调动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保证。
据调研,20xx年至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缩减,稳产保供任务艰巨。我们认为,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两方面积极性,切实做到“有地种、有人种、种得好”。为此,建议:
完善粮食补贴方式,有效降低种粮风险。提高补贴政策的集中度与精准性,粮食补贴政策要聚焦规模经营主体和优质粮食生产领域,逐步形成“补贴粮食生产、补贴优质粮食、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高质量农机”的补贴体系。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全国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在总结推广试点地区成熟经验基础上,优化险种设计,简化理赔程序,实现种粮风险可控、损失可定、收益可保。
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民售粮收益。支持农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统筹落实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补助,优化粮食烘干能力布局,规范烘干设施装备建设与操作流程,增强农户获取烘干服务的便利性。支持农村储粮设施建设,加大储粮设施补贴力度,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粮食生产者的规模化储粮需求,并鼓励其发挥设施优势,满足农户择机售粮需求。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维护粮食主产区发展利益。优化粮食主产区粮食奖补政策,在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提高奖补标准的同时,丰富支持手段、健全支持体系,提高奖补政策精准性。探索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和支持地区间的粮食产销合作和粮食安全合作,推动粮食主销区向主产区的利益转移。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发展利益补偿机制,设立发展补偿基金。
协调推进工业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工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议将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将生成或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GP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相结合,赋能中国式工业现代化新征程。
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工业智能化发展基础。由政府主导建立工业人工智能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机制,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进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定期发布可公开数据;建设高质量的行业共享数据集,建立数据生产、流动和保护机制,实现数据标准规范、流动畅通、存储安全。系统性规划布局,构建基于根技术的生态体系。
强化产业培育力度,助推工业智能发展提质增效。发挥政府统筹和主导作用,着力研究人工智能的工业适配性,支持行业推广人工智能及其装备在制造、能源等工业领域示范应用,通过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核心技术支撑力。注重原始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底层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基础模型的研发,算法、数据和算力的创新,重点聚焦人脑科学、脑机接口技术和自主无人系统技术等。同时夯实产业核心基础,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强化自主生态创建。
加强服务型研发设计,推进工业专用模型发展。重点推动以模型即服务(MaaS)为代表的模式,实现“人工智能+制造”对产业的渗透。推动建立数字驱动的协同供应链,实现全供应链信息的整合与及时分享。
加强工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围绕工业生产、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强对传感器数据和生产数据分析,通过专用大模型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调度和故障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专用大模型的不断积累过程中,打造高智能新型工业产品,实现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