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此时清明万物清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此时清明,万物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节在中国人的文化概念中有着多重含义,在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清明是重要的稼穑时节,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人种下去的希望,更是祝福。在盛行祖先崇拜的古代社会,清明又是拜祭祖先,寻根溯源的重要节日,所谓知所来,方知所往。在追求和谐有序的哲人眼中,清明则是清澈,明净的精神状态,所谓春花秋实,各守其时,各得其所,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精神上的平和与宁静。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分享我对清明的理解。
第一,清明是专属于中国文人的浪漫。说起文人笔下的清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七言诗后来又被人改成六言诗,读作“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还有人改成了五言诗,读作“清明时节雨,路上人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还有人把这首诗变体成词,写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有人把清明诗,改装成了剧本,小品等形式,形式多样,但各有千秋。通过省略,改标点等方式对原文进行调整后形成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咬文嚼字匠心独具,别有一番风味。在变体之后依然保持杜牧原诗的意境,可见原诗魅力之大。无数文人墨客把清明诗反复玩味,因为清明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意难平,都想围绕这个特殊的节日表一表情怀,发一发情感,清明既能够彰显中国人朴素的哲学观,同时也是专属于中国文字的意境,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浪漫。
第二,清明是延续民族精神,赓续奋进血脉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清明,人们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前辈奋斗精神,宋代诗人高菊卿在《清明》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