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6篇)贵州省政协十三届九次常委会议协商座谈发言材料汇编(新质生产力)
目 录
霍雨佳委员代表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发言:
抢占智算制高点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大后方 1
李雄耀委员代表民盟省委发言:
打造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3
陈律宇委员代表民建省委发言: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
杨云勇委员代表致公党省委发言:
加强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6
漆思委员的发言:
发展算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8
周文捷委员的发言:
构建城市数据流通底座努力打造国家级数据流通核心枢纽 10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贵州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贵州省省政协十三届九次常委会议协商座谈发言材料汇编
(2024年3月27日)
抢占智算制高点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大后方
霍雨佳委员代表省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发言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释能爆发,我国正在布局人工智能+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致力于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是全国部署国产智算卡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已联通6条东西向干线及高速传输系统,已建成能够支撑数据中心集群和大工业企业的供电体系,具有抢占智算制高点的基础条件。
为充分发挥贵州现有优势,抢占“一高两低三基地·绿算贵州”制高点,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大后方,建议:
(一)打造“聚构备三基地”智算配供制高点。推动大型和超大型智算中心继续向贵州集聚,积极争取引入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央企、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数据中心,实现算力大规模集群化部署,打造数据中心“聚”基地。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加快推动多元算力协同,使GPU、FGPA、DPU、ASIC等异构算力高度适配,CUDA与CANN生态高效兼容,应用高效迁移,智算按需供给,推动算力“泛在应用”,打造智能算力“构”基地。充分发挥山地区位和战略纵深优势,鼓励全国关键性数据在贵州备份存储,建设国家数据与算力“新三线”和“大后方”,打造国家存算“备”基地。
(二)打造“一高两低”智算调传制高点。大力探索算力网建设,实施算力并网、算力调度、算力运营,建设融合多维感知、异构融合、智能调度的算力网基础设施,形成“调度高地”。申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重点优化我省至成渝、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骨干网,形成“时延洼地”。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在特定智算中心、特定应用场景、贵州与特定地区之间网络传输等业务中采用适当低于集团定价的资费标准,形成“资费洼地”。
(三)打造“绿算贵州”绿算低碳制高点。大力发展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或升级一批以绿色能源为主要供电来源的数据中心集群,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碳足迹。推动算力网与电力网协同联动,智能调度数据中心算力负载,
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助力电网稳定运行。持续推动数据中心绿色运维,支持实施绿色运维技术项目,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打造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雄耀委员代表民盟省委发言
以科技人才为代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和关键要素。为进一步推动打造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服务支撑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
(一)坚持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导向,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发现机制和共享机制,成立高校联盟,建设优质科技人才聚合载体。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