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党课讲稿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笔杆子稿子

文档

22334

关注

2

好评

0
DOCX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阅读 47 下载 5 大小 24.5K 总页数 15 页 2024-04-09 分享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把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
下载文档
/ 15
全屏查看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还有 1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党课讲稿: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第一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把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认真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创建过程中形成发展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生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原点。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发起了一系列伟大斗争。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斗争是中国有识之士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探索历程。在“诸路皆走不通”之时,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给苦苦探索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政党性质的组织有数百个,但大多是昙花一现。因此,在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要持续走下去,最需要的是坚定信仰、坚持真理、为民请命、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现在说的伟大建党精神。

萌发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当会议讨论处理原德国殖民地的归属问题时,日本提出应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殊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英、法、美三大国不问青红皂白,同意了日本这一无理要求。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愤怒,五四运动随即爆发。6月11日晚,陈独秀在新世界屋顶花园散发传单,被埋伏多时的暗探逮捕。9月16日获释出狱后,陈独秀发现仍有警察在监视他,他便找到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帮助下迁移至上海。1920年2月中旬,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经天津到上海的途中,两人共同商量了建党的问题。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北京开始了建党活动。五四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为了寻找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通过书报刊、演讲等方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爱国的进步青年,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伟大建党精神由此萌发。

形成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实践。1920年3月,李大钊同北京大学的湖南青年邓中夏等人商量了建党问题。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邓中夏、何孟雄、范鸿劼、朱务善、罗章龙等19名北京大学学生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后,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分别在上海、长沙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酝酿建党问题。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五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編辑部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定名共产党,推陈独秀为书记。

按照俄罗斯共产党的做法,成立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是建党的一个重要基础。于是,陈独秀开始联络各地的先进分子筹建党的组织。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时称“共产党小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截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分别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日、法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