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党课讲稿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笔杆子稿子

文档

22334

关注

2

好评

0
DOCX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阅读 95 下载 9 大小 25.77K 总页数 18 页 2024-04-18 分享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A法治思想。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文档
/ 18
全屏查看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还有 1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8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党课讲稿:以总书记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A法治思想。作为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A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A法治思想的形成

2020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A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A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和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A法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

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制定宪法的问题。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同志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从北京乘坐专列到达杭州。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子湖畔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路84号大院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该馆面积756平方米,主要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由人民亲手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

培养政法人才

1952年,刚刚迈入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轨道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级政法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新型高等法学教育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当时,已有48年历史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后诞生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钱端升参与了北京政法学院的建校筹备工作并担任首任院长,为北京政法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端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法学家,曾与王世杰合著《比较宪法》,该书在学界享有盛誉。在“五四宪法”起草期间,钱端升作为法律顾问参与其中。

加快立法进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