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专题党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回顾与展望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顽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具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特征,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团结、危害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各阶段,党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坚决斗争。
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转变作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四风”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60年3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针对区乡工作存在的“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表报多,经验总结少;人们蹲在机关多,认真调查研究少;事务多,学习少;一般号召多,细致地组织工作少”等问题作出指示,强调“我们一定要创设条件,使这种官僚主义走向它的反面”。1980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武昌视察时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太多”,“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些实事,多做一点少说一点”。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细,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但不可否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且有了新表现,成为目前党内尚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可能会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因此,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既关系到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又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二、靶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催生的
(一)频繁督查检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上级有关部门的督查检查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地落实,同时也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的重要举措,对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督查检查存在诸多偏差,比如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对基层体察不深等问题。这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耗费了基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地方督查检查甚至还表现出“套路”特征,滋长了“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上级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频繁督查检查,容易超出基层的可承受范围,对基层开展工作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二)层层加码
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力量之源,也是行政压力层层传导的终点。层层传导压力原本是落实各项政策和工作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层层压实责任”,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将“压力层层传导”变为“压力层层加码”,甚至异化为压力“甩锅”。上级布置的任务,如果在向下传导的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层层加码,就难以将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只会将压力不负责任地甩给基层。这种层层加码体现于督查检查、转发文件、分配任务等各个工作过程,让处于政策执行终端的基层干部有苦难言。
(三)问责滥用
“问责的震慑力来源于公信力,是建立在事实、依据、程序等都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之上。”但在实践中,问责的泛化导致了问责滥用,“下面一颗钉,上面千把锤,随时可能挨一锤”是基层干部被问责滥用催生出来的心病。问责滥用“让对工作付出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