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专题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堵点与建议
2023年9月,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同年3月,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随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从提出、部署到实施的过程,标志着党中央对生产力认识的再次飞跃,是新时代我国筑构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引。在此背景下,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堵点,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堵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已实现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增加到超过1万美元、科技创新能力从2012年全球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第11位、制造业水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对外贸易稳居世界第一等。然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并不意味着我国现有生产力已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将面临许多难点堵点。
(一)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未完全形成。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当前,我国的创新体制、教育体制和人才体制仍然存在短板,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并未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生产关系。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传统生产力的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格局,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首要难题。
(二)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来源仍旧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发展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已进入了跃升期,但依然有原始创新不足、基础研究存在短板、尖端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效能不高。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R&D经费为6507亿元,仅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21.07%;2023年基础研究的R&D经费2212亿元,仅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6.65%,表明我国对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仍旧不足。此外,2022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为635万人年,其中基础研究R&D人员全时当量仅占8.03%,高技术制造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仅占19.69%,可以看出我国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同样匮乏。因此,如何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加基础研究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劲创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难点。
(三)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我国已形成了规模大、门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然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7%,尤其是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国产业体系亟须转型升级,并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因此,如何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