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坚决打赢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持久战”
同志们: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败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吹冲锋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成果不断巩固发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腐败顽疾犹如病毒变异,“自调节”“自适应”功能强大,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仍然需要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隐性腐败的内涵剖析和主要形式
(一)隐性腐败的内涵剖析。所谓“隐性腐败”,就是隐蔽性更强、权力寻租手段水平更高,更难以查办的腐败行为。与显性腐败相同,隐性腐败本质上也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所有腐败分子的主观心理也如出一辙,体现为“八心”。一是“虚无心”,即表面信仰坚定,实则信念丧失;二是“贪婪心”,即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三是“玻璃心”,即顺境进取、逆境颓废;四是“享乐心”,即台上道貌岸然,台下放纵欲望;五是“宠溺心”,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六是“做秀心”,即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七是“狂妄心”,即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八是“慵懒心”,即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腐倡廉高压态势下,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直接受贿衍生为间接“生钱”,传统腐败演化为腾挪转移式腐败。直接、单一、简单的显性腐败好比“劫道”,更易被发现和调查;伪装性更强的隐性腐败好比“做贼”,“旧酒装入了新瓶”,更容易污染政治环境、腐蚀社会风尚。
(二)隐性腐败的主要形式。
“逃逸式”离职投机钻营,隐性腐败以权谋私。“逃逸式”离职是指以提前退休、辞职等方式妄图逃避党纪国法的惩处,或者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任职、兼职,利用政商“旋转门”捞取好处,这种腐败形式隐形变异,危害更加持久。“逃逸式”离职腐败更难被发现和查处,其因有三。一是腐败动机经常潜藏于形式多样的、看似合规的“理由”之中,更加隐蔽,比如打着因病早退、下海经商、钻研学术等“幌子”,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二是腐败机会更加分散,腐败收益的延期获取使得腐败链条延长多变。比如,个别党员干部在在职期间利用职权形成的便利条件,给予利益关联公司或者个人特殊“关照”,并不即时收益变现,而是在离职以后把“储蓄的腐败机会”兑现为“现实的腐败机会”。三是腐败成本更加散碎。虽然当前防治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但其主要针对的是在职的党员干部,而当腐败分子以“合规”理由离职后,以“期权变现”“投资入股”“企业兼职”等名义逃避惩处,往往会使党纪法规的效力大大弱化,其腐败行踪更难发现,腐败案件更难查处。
披着合法经济交往的外衣,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从形式上看,此类隐性腐败往往以签订能够体现意思自洽的合同作掩护,看似符合民事法律行为规范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但其背后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或者实际并不支付价款而获得远超正常经济交往的收益,本质上都是商人通过利益输送与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交朋友”,各明所欲、各取所需。表现之一是打着理财投资的幌子以权谋财。例如浙江省金华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陶诚华,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收取高息、出资入股、间接持股,以及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房屋等方式辗转腾挪、低买高卖。表现之二是以“合情”的人际交往收受贿赂。根据《关于办理贪污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否属于合情的人际交往关键在于是否接受请托事项而实际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比如官商之间利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机会“礼尚往来”。表现之三是通过“旋转门”、艺术“雅贿”实现收受贿赂。个别党员干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