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以俭朴之风修身兴业
同志们:
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这意味着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策,而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养成俭朴之风,习惯过紧日子,形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行为习惯,以优良作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自觉养成俭朴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古语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浪费,坚持勤俭节约,养成不贪图安逸、向上奋进的品格。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身居高位,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其生活非常俭朴,在家吃饭只吃一份肉菜,家人也不穿绫罗绸缎,只穿布衣。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劝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名臣司马光一生清廉节俭,正道直行,严于律己,及于家人。他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历史反复证明,奢侈只能带来迷失和堕落,勤俭才能带来进步和发展。
自觉养成俭朴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困难时不低头,丰裕时不奢靡,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依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百年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断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伟大奇迹。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要求,“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总书记崇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2013年提出了“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要求。2019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自觉养成俭朴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经济建设十分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县英雄的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坚强决心,在巍巍太行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为林县铺开了一张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这里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从1961年开始,塞罕坝人一代代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2017年8月,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