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发言稿在党工委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笔杆子稿子

文档

22334

关注

2

好评

0
DOCX

在党工委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阅读 98 下载 11 大小 18.13K 总页数 5 页 2024-07-27 分享
在党工委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
下载文档
/ 5
全屏查看
在党工委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还有 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在党工委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章部署,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医药高新区将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土体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客观分析条件与能力,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清家底、综合研判,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一是因资源禀赋而宜。**医药高新区不靠大海不靠上海,对人才资本的集聚效应也不是很强,如何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出圈”,形成比较优势?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内涵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在招大引强的同时,遵循生物医药产业“研学产”的发展逻辑,通过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渐成规模、发展壮大”的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共集聚了1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14家全球知名跨国药企,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4300多名。2023年,中国医药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4个生物医药园区中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9。二是因产业基础而宜。中国医药城自2006年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移集中资源、集聚要素、集成政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四大支柱产业,“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类药物”两大特色产业的“4+2”产业体系。其中,疫苗产业集聚度在全国最高,拥有5张生产许可证,各类疫苗产品近50个;特医配方食品获批产品数十个,在细分领域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三是因科研条件而宜。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而生物医药产业是最典型的创新密集型产业。因此,我们始终聚焦支撑产业扩张的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布局建设了**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医学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疫苗工程中心等一批平台载体,走出一条“创新空间培育孵化、工业标房中试放大、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新路。同时,在上海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在北京建设离岸创新申报服务中心,推动外埠创新与科技前沿紧密互动。综上,**医药高新区的优势在于产业基础扎实、科研平台完备、人才质量较高,构成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因素。我们将持续深耕具有比较优势、特色优势的领域,找准突破口、发力点,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与体系,做到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目前的**医药高新区仍然处在新旧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对旧动能较为依赖,而新动能的推动力还不够强。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先立后破”的现实逻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以新代旧、以新化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力量。一是推动支柱产业价值跃升。总书记指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对**医药高新区来讲,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在经济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支撑。比如中海油气(**)石化一体项目,自落户以来累计实现开票销售2400多亿元、利税约430亿元;目前,我们正通过新建二期项目,以润滑油的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领域,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