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笔杆子文稿

文档

23612

关注

5

好评

0
DOCX

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阅读 118 下载 7 大小 28.12K 总页数 18 页 2024-08-05 分享
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2023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等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那...
下载文档
/ 18
全屏查看
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还有 1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8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2023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等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这是党执政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实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象却有所抬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躺平”“侧卧”和“摆烂”的行为。如果任由这种风气在机关单位内蔓延,将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躺平式”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人累了可以躺一躺,达到休息的目的。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躺平”可谓一种病态。“躺平式”党员干部大致有四类:一是“算盘珠子不拨不动”。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犹如“算盘珠子”。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不是去学习、去适应,而是表现出“上面推一把下面走一步”。二是“出工不出力”。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缺乏斗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整日“磨洋工”,甚至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冷嘲热讽。三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存在“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的心理,工作中束手束脚,不主动担当、不积极作为,选择所谓“放下”,见到任务“两手一摊”,遇到问题“两眼一黑”。四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人生信条,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做起工作“拈轻怕重”,擅于“踢皮球”“打太极”。“躺平”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病”,“病根”在于个别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理想信念缺失。“躺平式”党员干部不仅造成了机关单位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损害了党组织形象,侵害了党员干部的肌体,伤害了老百姓的心。

(二)“侧卧式”党员干部。“侧卧式”党员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的一种状态,显著特征就是见风使舵、见机行事、投机取巧、趋利避害。一方面,“侧卧式”党员干部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这类党员干部把“工作平台”当成“作秀平台”,工作中只有看见领导批示才肯干、见到“会议纪要”才敢干,信奉“八面玲珑”的处世哲学,主动迎合领导、刻意亲近领导,投其所好,溜须拍马。领导在或不在、看见或没看见判若两人,与单位同事则是经常吃吃喝喝,拉帮结派,造成了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异化,认为只要把领导“马屁”拍好、同事关系搞好,其他工作皆不重要。另一方面,“侧卧式”党员干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类党员干部将“干”与“不干”的标准定义为能否得到好处,时时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随时观察和评估每件事对自己会有好处还是会有坏处。于是,现实中便出现了一种怪相,当遇到问责或个人利益受到威胁时,立即选择倒向有利于自己的一边,然后“金蝉脱壳”。“侧卧式”党员干部是由“躺平式”党员干部演变而来,“侧”的是责任和使命,“卧”的是担当和作为。“侧卧式”党员干部表面上的“干”本质上是“假干”,台上装模作样,台下装腔作势,见了矛盾和困难装聋作哑,出了问题则装疯卖傻。如此见风使舵、急功近利的“侧卧式”党员干部,不仅带偏了实干作风,更是污染了政治生态。“侧卧式”党员干部相比“躺平式”党员干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

(三)“摆烂式”党员干部。“摆烂”原是一个网络热词,特指当事情遭遇梗阻无法解决时,便不再采取积极行为而是任其发展,俗称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