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考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近日,靖安县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破解基层防腐治腐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揩油式”微腐层出不穷。这种腐败覆盖的面很广,渗透扩散力极强。该腐败多发于惠农资金发放、医疗卫生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和占补平衡,以及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民生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其行为主体主要为承担着与群众互动的“窗口性”业务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因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对该腐败感受最深,也最深恶痛绝。直接表现为与民争利、向民要利,严重损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与此同时,近几年文化、体育、人防等领域的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增加。可以说,揩油式微腐败现象呈现出无孔不入的态势。
二是“阶梯式”贪腐时有发生。该腐败现象主要指一些腐败分子被依法判处后,同类案件又接二连三地发生。有的大搞窝案串案,他们往往政治上拉帮结伙,形成了紧密的人身依附性的关系网,经济上互相牵连,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的“曲线敛财”,利用职权为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收受钱物,相当部分以礼金、礼券、礼卡的形式出现,大肆攫取“灰色收入”。有的热衷于傍“大款”,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在项目审批、工程承包、协调贷款、减免税费等方面为不法“大款”们提供方便,从中捞取巨额贿赂,甚至与一些黑恶势力暗送秋波,跑风漏气。
三是“消极式”雅腐屡禁不止。这种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所谓的“雅”,雅在不贪不占,“无欲则刚”。该行为不显山露水,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鉴定比较难,种类也较繁杂,其危害丝毫不亚于贪污腐败等显性腐败,是滋生显性腐败的温床。比如,有的贪图享乐,用公款大吃大喝、讲排场、比阔气,任意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搞政绩工程。有的“怕、慢、假、庸、散”,工作上不思进取、不敢碰硬、不愿创新,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导致群众心情“不痛快”、办事“不流畅”。有的用人不公,在选用人才上“任人唯亲”和“小圈子”主义倾向盛行。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防线松弛。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站位不高,忽视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弱化了法纪教育、群众观念教育的实际功效,不利于基层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的党员干部受到资本主义思想侵蚀,把一己私利、个人得失摆在第一位,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和进退荣辱,一旦手上握有权力,就热衷于“资本原始积累”发家致富,迷失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还有的党员干部会对党纪法规耍小聪明,认为自己捞点小钱够不上党纪严惩,够不上追究刑事责任,“精打细算”逐步思想松懈,最终因小失大。
二是惩治不够精准。虽然各级党委、纪委监委不断加大对基层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但在定位揪出腐败分子上还需下足功夫。特别是隐藏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嘴里是主义,肚里是生意,往往很难精准鉴定。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沉迷于“消极式”腐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愿得罪人,认为这些问题是“小节”,予以宽容和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小节问题演变成腐败问题。而且,腐败分子为了实现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据公为私的非法目的,出现了一些更为隐蔽化、多样化、变异化的腐败手段,使纪检监察机关核实时难以甄别界定。正是惩治的不及时,导致破窗效应,助长了腐败之风的蔓延。
三是监督出现真空。这种权力监督的真空体现在人治大于“制”治,用信任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