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审计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
笔杆子金句

文档

23255

关注

0

好评

0
DOCX

审计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

阅读 57 下载 10 大小 17.66K 总页数 5 页 2024-08-25 分享
审计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 审计标准化是规范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模式,简化审计步骤和流程,优化审计数据和材料,使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所以,审计机关应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审计标...
下载文档
/ 5
全屏查看
审计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
还有 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审计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

审计标准化是规范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模式,简化审计步骤和流程,优化审计数据和材料,使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所以,审计机关应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审计标准化管理。

一、审计现场标准化管理

明确审计业务流程职责分工。划分主审、审计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审计业务流程中的具体工作职责,将审计报告流程分为主审起草、审计组初审、业务部门复核、业务部门会议审议、审计组长审定、分管领导审批、主要领导签批七级环节,解决了审计业务管理职责模糊、管理边界不清晰等问题。

实行审计目标进度跟踪控制。确定审计实施的主要环节与步骤,列明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以此指导每个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开展方式及完成时限。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事项完成顺序、进度、结果,及时整理审计底稿和取证,实现对审计阶段目标进展和质量的控制。

具体审计环节可以按序划分为:审计进点阶段(送达审计通知书、召开进点会、签订承诺书、编制调查了解记录、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会议、起草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并获得反馈、审计组采纳反馈意见情况说明、必要时编制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报告阶段(业务部门复核、起草代拟稿报告、法规审理部门出具审理意见书、审计组编制对审理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召开审计业务会)——审计整改阶段(取得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审计档案归档、跟踪被审单位整改成果)。

规范审计取证环节方式方法:

一是审计取证单中的审计事项可根据具体审计项目分为政策措施落实、财务收支、效益效果等类型,有利于问题定性及分析;

二是审计进点后,张贴审计公示,扩大收集问题和线索的渠道;

三是采用计算机辅助筛查、外部调查等新的取证方法,提高取证效率和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某他部门监督成果,节约审计资源。

标准化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

一是数据采集环节,审计机关可以向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数据标准化模板,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标准化模板填报相关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数据的可用性;

二是数据清理环节,审计机关采集数据后必须制定数据清理标准,即检查数据内容、分析数据质量、修正数据漏洞,当不同被审计单位运用不同后台数据库时,保证审计分析的基础是准确的、一致的,以免因冗余或无效的数据降低分析效率;

三是数据分析环节,审计机关可以制定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块,不断创新数据分析方法,融合更多的数据整合措施,提升关联分析效率。

二、审计文书标准化管理

统一审计文书格式。根据审计实践发展和防范审计风险需要,研究制定审计通知书、审计承诺书、审计取证单、审计底稿等标准审计业务文书模板,规范审计文书格式、内容和编制要求。研究制定财政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投资审计等各种业务类型的审计报告模板,优化审计报告架构。

统一审计定性口径。审计组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首先应在收集详细材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围绕审计主要目标进行问题提炼。针对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审计组应充分研究,明确定性口径要求,清晰归类、准确定性、规范表述,在面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时,应确保问题定性及处理口径一致。一些审计组需要撰写汇总审计报告时,需对比各审计小组上报的单项报告,具体事项应当与审计小组进一步核实事实、了解细节、确认定性,对相同或类似问题应及时进行研究,进行合理归类整理、统一定性,使报告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问题清晰准确。

统一反映整改情况。审计实施阶段有时被审计单位就当前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审计期间就已将问题整改到位。面对这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