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基层减负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决策,积极响应“基层减负年”号召,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成效,创新推出一系列减负增效措施,有效解决了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难题,激发了基层工作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主要举措
(一)精准治理,打造减负常态化机制
以制定和实施“XX+YY”减负赋能清单为核心,严格梳理基层负担来源,重点针对文件会议过多、督查检查频繁、过度留痕、APP泛滥等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通过精简文件会议数量,将原本每月平均150次的各类会议减少到50次,减少幅度达67%;优化督查考核方式,使定期检查减少了40%;整合信息系统平台,将原有的10多个APP精简整合为3个,显著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对减负工作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在半年内随机抽查135次,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地生效,形成了长效减负机制。
(二)优化创新,着力提升治理能力
在减负的同时,我县注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深化“智慧政务”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服务,大幅减少了基层干部的报表填写和信息报送负担。截至目前,“一网通办”平台已覆盖全县95%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效提升40%以上。二是推广“网格化管理+群众自治”模式,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实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全县已设立500余个网格,解决基层纠纷和问题2000余件。三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通过实施“红色网格”“党员先锋岗”等党建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共设立“红色网格”300余个,党员先锋岗1000余个,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这些创新措施显著增强了基层治理效能。
(三)提升保障,激发基层工作动能
针对基层人才难留、工作热情不足等问题,我县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推动激励保障、编制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优化基层干部薪酬和晋升机制,确保收入与付出对等,增强岗位吸引力。近年来,我县平均基层干部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2%,职务晋升通道明显拓宽,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职业满意度和奉献精神。二是统筹配置编制资源,向基层大力倾斜,确保基层工作力量充足。我们已向基层单位增派了300名工作人员,编制资源倾斜比例达到县级总编制的40%。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配置,确保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能配备足够的人员,增强工作执行力。三是强化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年以来,我们已举办了10期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干部500人次,同时,安排了12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这些举措,基层干部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胜任各类复杂任务。四是关注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和帮扶机制,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今年我们组织了8次健康检查,提供了100次心理咨询服务,对80名基层干部进行了专项帮扶,确保干部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而言,我县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改进和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负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对减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依然存在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现象。一些减负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导致减负效果不理想。同时,基层减负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