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2021年关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专题党课讲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
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学好党史,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党史,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XJP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百年来,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党史,也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地区没有建立地方党组织,但以王尽美、丁君羊、宋寿田、尹景伊、安哲、郑天九、陈雷(牟春霆)等为代表的在外地求学、工作的籍进步知识分子,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洪流;并通过各种渠道与家乡人民联系,直接或间接地给人民以革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地方组织和领导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1928年春,县委成立;1928年10月,莒县特别支部成立;1932年2月,省委将县委升格为中心县委;1932年10月,中心县委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武装暴动。暴动是这一时期省内规模最大的武装暴动,它打击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震慑了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党组织成立后,领导人民英勇斗争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誓死抗敌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赶走日本侵略者;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都是为了人民翻身解放,过上美好生活。共产党员王玉璞,出身于莒县前山头渊村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工商业者家庭。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王玉璞在家中建立八路军秘密交通点,接待人员频繁,从供应伙食、染制军装、提供武器到派游击小组护送,钱不够用时,他就变卖家产。1941年,时任纵队第二旅第六团三营营长的王玉璞奉命南下皖南,支援被敌包围的新四军。途中休息时,战士们发现王玉璞这位50多岁的“资本家”,啃干煎饼,喝地沟水,睡草窝,很受鼓舞。共产党员刘克诚主动变卖家产支援部队,自己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啃着谷糠渣子。刘克诚的母亲见状十分心疼,含着眼泪问他:“自打你闹革命,这个家快要被你折腾光了,你怎么还吃、穿这么差呀。”刘克诚很内疚地对母亲说:“等赶走了日本鬼子,我再回来拾掇咱家。”可见“舍小家、顾大家”这一信条已深深根植于王玉璞、刘克诚等许多普通共产党员的心中,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引领,民族抗日队伍的大旗才能被高高擎起。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共产党人秉承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始终扎根在群众之中,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县、莒县、五莲县三县都存在山地多、沟壑多的现象,长期以来,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各县委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山治水运动,至60年代初达到一个高潮。各县委领导干部轮流在工地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