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x市民政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民政服务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民政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
(一)精准为民解困,社会救助行稳致远
1.兜牢“一弱”蹚出“暖心路”。按照困难程度分层、救助内容分类、动态监测预警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以困难群众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作用,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一是及时提高救助补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自2024年7月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28元/人/月提高为735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188元/人/年提高为6431元/人/年,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由947元/人/月提高为956元/人/月,分散养育标准由1340元/人/月提高到1350元/人/月。二是认真开展人员筛查、数据比对、保障标准测算等,2024年低保新增1010户1653人、停发1215户1923人,特困供养新增80户86人、停发100户118人,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656.26万元。三是自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开展“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省级),通过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258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174名80岁以上的经济困难老人开展上门服务8099户次,支出服务资金40万元。
2.呵护“一小”托起“童年梦”。一是按照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等级,健全未成年人“红、橙、绿”三色管理台账,“一人一策”动态更新风险隐患未成年人4907人。开展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10人全覆盖结对帮扶全市5882人留守儿童三轮入户走访,梳理出帮扶需求1194条。二是截至10月,全市有特殊困难儿童279人,发放孤困儿童生活保障金369.76万元2812人次。落实孤儿“福彩圆梦”助学工程,发放“福彩圆梦”助学金14.5万元,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1万元。春季学期共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69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459.52万元。三是组建了专(兼)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护工作专业队伍,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21人、村(社区)儿童主任222人,推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动态更新、社会救助、家庭探访、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认真开展“x‘小饵丝’游x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慈善募捐、法治宣讲、“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儿童节等活动。累计招募志愿者130余名,服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120余名,募集慈善资金73万元,资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1279人。四是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开展收养家庭能力评估,今年办理收养登记4起,均为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
3.关爱“一乞”筑牢“文明堤”。一是严格落实24小时服务接待制度,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今年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52人,确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二是建立多部门巡查机制,向社会公布救助倡议,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安全、高效、及时,并对返乡受助人员第一时间开展综合评估,推进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三是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多措并举拓宽“寻亲”渠道,为寻亲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