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调研报告
笔杆子文稿

文档

22032

关注

3

好评

0
DOCX

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调研报告

阅读 42 下载 3 大小 24.79K 总页数 15 页 2025-02-23 分享
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调研报告   1.引言   2017年至今,中央和国家层面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下载文档
/ 15
全屏查看
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调研报告
还有 1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路径调研报告

  1.引言

  2017年至今,中央和国家层面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乡村振兴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此过程中,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11月,xx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在2021—2025年过渡期内,增强乡村发展自觉与自信,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是全面推进xx省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

  2.理论基础

  结构功能理论起源于经典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等学者。法国社会学者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将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社会静力学”注重研究社会基本秩序和社会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动力学”从动态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和进化。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在《社会学原理》中提出“社会有机体”的论断,认为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社会进步首先来自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思想对后续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论产生重要影响[1]。现代结构功能主义代表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在《社会系统》中提出,将行动系统分为“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认为四种系统分别具有适应功能(adaptation)、目标获取功能(goalattainment)、整合功能(integration)和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强调从行动系统的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论述功能问题。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在《社会的构成》中提出“结构二重性”原理,认为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在社会实践中,结构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对个体的行动既是一种制约,同时也具有能动特征[1]。同时,结构功能理论也有诸多不足。孔德、斯宾塞认为社会动力学发展的“规律”总体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忽略了客观环境等引起的社会发展和变迁。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侧重社会和谐和均衡,忽略社会冲突和变迁。吉登斯侧重从个人行动角度,即从微观角度分析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忽略从宏观国家视角和中观地区视角思考社会结构和整合。

  文章结合xx省乡村振兴实践,从社会静力学角度分析,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如何促进xx省城乡结构进一步融合、农村发展进一步振兴?从社会动力学角度出发,结合政策变化、文化嬗变等因素,分析xx省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困境,致力于引导xx省“十五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贡献理论增量。

  3.xx省乡村振兴实践现状概述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xx省近年来不断探索乡村发展道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贡献西部智慧。

  3.1产业兴旺,提质增效

  “产业兴旺”是解决目前农村诸多问题的重要前提。xx省地形及气候差异较大,产业发展禀赋丰富多样。目前,已形成河西走廊灌区、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和“两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