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乡党委书记在全县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乡党委就近年来我乡宗教工作开展情况做汇报,重点围绕“强化党的领导、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和谐共生”三个层面,汇报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宗教工作“根与魂”
宗教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我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通过“三个贯穿”确保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构建“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针对宗教场所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宗教场所”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宗教场所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制定《宗教工作责任清单》,将政策宣传、活动监管、安全防范等12项职责细化到人,纳入村级年度考核。比如,在春节、中秋等宗教活动高峰期,实行“包村领导驻点、村干部巡查、网格员值守”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2024年除夕夜,某村基督教聚会点因电路老化突发火情,网格员15分钟内到场处置,避免了一场安全事故,这正是“三级联动”机制实战效能的生动体现。
(二)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夯实思想根基。依托乡镇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党的宗教政策大讲堂”,每年组织乡村干部、宗教场所负责人集中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和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开展“三进三讲”活动:进场所讲政策、进信徒家庭讲法治、进村组讲案例,通过“板凳会”“庭院课堂”等形式,用群众语言解读政策。2024年,全乡开展专题宣讲42场,覆盖信教群众1200余人次,有效扭转了“宗教事务是私事”的错误观念。特别是在“政策赶大集”活动中,将宗教法规编成三句半、快板书,让群众在赶集购物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某信教群众听后感慨:“现在才明白,爱国与爱教从来都是一体的”。
(三)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建强骨干队伍。针对宗教场所负责人老龄化、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联合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建立“1+1+N”帮带机制,即1名乡镇干部、1名宗教界代表人士结对帮扶N名年轻教职人员。通过“理论授课+实践锻炼+异地考察”模式,分批组织场所负责人到先进地区学习规范管理经验。目前,全乡6名宗教场所负责人中,40岁以下占比达67%,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至50%,队伍结构显著优化。特别是通过“轮值主持”制度,让年轻教职人员参与场所管理决策,某寺院32岁的住持候选人通过3个月实践锻炼,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20万元债务问题,展现出新时代宗教界人士的责任担当。
二、坚持依法管理,系好宗教活动“安全带”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关键。我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以“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为抓手,推动宗教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宗教法治建设示范乡镇”。
(一)严把“三道关口”,规范场所管理。一是严把“准入关”,对新申请登记的宗教场所,实行“四必审+两公示”制度:必审资金来源合法性(联合市场监管、金融部门核查)、必审人员构成(要求负责人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必审活动方案合规性(对照《宗教事务条例》逐条审核)、必审安全预案可行性(联合消防、应急部门现场评估),2024年依法驳回2起违规建寺申请,其中某企业欲以“宗教养老”名义开发商业地产的申请被当场否决。二是严把“运行关”,制定《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场所设立对公账户,安装税务监制发票机,每季度公示收支明细,2024年通过财务审计追缴违规资金8.7万元。三是严把“退出关”,对连续3年无信教群众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依法启动注销程序,近两年平稳关停3处“僵尸场所”,其中某废弃道观经协商转为乡村记忆馆,实现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