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学习总书记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也有了诸多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国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这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明了方向。
二、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同时,要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取得新突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