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公文起草“三问”
今天谈一谈公文的目的,即公文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起草时要问好“三个问”——“问题找准了吗?措施管用吗?工作能落地吗?”这是公文目标导向的问题,管用有效可得90分。公文制发的目的是处理政务、解决问题、维护大局,以达到以文辅政、以文促政、以文兴政效果。
前几年,有位自治区领导就文件起草有关问题作出指示,强调制定文件要做到“三问”:一问问题抓准了没有;二问措施实施后问题能不能解决;三问提出的措施能不能落地。
这“三问”提得很好,是落实实的文风的具体要求。文风不实,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哲学有人生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上面公文“三问”与哲学三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哲学三问直指人类对自我认知、发展根源和未来方向的思考,而公文“三问”则聚焦于政务工作的核心逻辑。对这“三问”,原有个组织部门的领导理解很透,本文借鉴了其观点
“问题抓准了没有”,追问的是工作的本质与根源。如同“我是谁”,要求精准定位现实矛盾与问题,明晰工作的核心对象。
这问的是制定文件有没有正确的问题导向。制定文件,尤其是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理应奔着解决工作中、发展上的现实问题去。如果问题找不准、抓不住,就像射箭没有靶子,文件里写什么都是瞎比划,写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
例如,在草拟关于推进乡村振兴行动的文件时,首先要找准当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深入调研,找准诸如部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特色品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经营后继乏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具体问题。只有精准定位这些实际问题,工作举措才有针对性。
“措施实施后问题能不能解决”,追问的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恰似“我从哪里来”,需要从过往经验与实际情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问的是文件中有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找准抓住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措施,等于是放空炮。
仍以乡村振兴为例,针对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可根据实际提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针对劳动力外流问题,制定“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建设农村电商孵化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