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在2025年全市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荣幸能在此分享XX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去年以来,我县紧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主线,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人才集聚、产业升级,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同联动是关键。我县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协作体系,打破部门壁垒、激活要素流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一)健全包联机制,畅通基层治理通道。一是完善领导包联体系。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覆盖包联制度,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包联工作无死角。通过扁平化包户链条,压实组织、财政、农业等部门责任,集中破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难点问题,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干部下沉服务。推动干部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建立常态化走访调研机制,及时掌握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精准施策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二)创新村企联结模式,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一是精准匹配资源要素。全面摸排村(社区)和企业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综合考量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制定村企结对方案。创新构建“强村带弱村+企业”“村企农联动”等合作模式,推动62家企业与87个村达成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拓展合作领域空间。引导村企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村企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保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
(三)夯实农事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能。一是打造三级服务网络。以1个县级农事服务中心为引领,扩建3个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带动各乡镇(街道)建设多个小型服务站点,构建“1+3+N”农事服务体系。二是拓展服务内容范围。围绕农业生产全链条,提供从播种、收获到加工、销售的一站式服务,涵盖秸秆处理、粮食烘干储运等多个环节,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三是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引进先进农业设备,培训专业服务人员,提升农事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施智汇乡村战略,激发人才振兴新活力
人才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县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靶向引育高端人才,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一是实施精准引才工程。聚焦农业科研、创新创业等领域,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08名、创新创业团队23支,引入新技术10项、新模式15项。通过人才引领,带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培育致富带头人193人、基层农技员119人、高素质农民274人,形成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二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园,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扎根乡村、服务发展。
(二)系统培育本土人才,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一是实施“头雁”培育行动。遴选50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量身定制“多对一”培育方案,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带头人综合素质和引领能力。二是构建多元培训体系。从农村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