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把人才支撑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培养农业人才。xx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方面存在较大缺口,高职院校培养的涉农专业毕业生成为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有所拓宽。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变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全民素质教育意识增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在20xx年首次突破千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xxxx万,同比增长x.xx%,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出现了“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应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其在就业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让涉农专业毕业生真正做到“崇尚耕读,技艺扬志”。
一、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选取xx农业职业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20xx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基于毕业生就业现状这一角度,从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意向调查、就业指导调查、就业影响因素x个方面出发,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发布问卷,共计发放xxx份调查问卷,回收xxx份,回收率为xxx%,有效回收xxx份,有效回收率为xx.x%。
(一)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1.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的调查
在就业地址的选择上,虽然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去“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希望能留在“自己家乡”和“省会城市”工作,两者共占xx.xx%。近年来,xx通过实施整合用好就业创业政策、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权益保障、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等行动,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在就业方式的选择上,愿意从基层做起的毕业生占xx.xx%,选择专升本、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共占xx.xx%,大多数毕业生树立了正确向上的就业观。但不可忽视的是,有xx.xx%的毕业生选择了“想办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否则暂时不就业”这一选项,通常,这部分毕业生容易出现“待就业”“缓就业”“慢就业”等消极就业观。
2.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查
在专业对口程度上,选择“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占xx.xx%,选择“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占xx.xx%。在选择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中,大多是出于对本专业的热爱,认为农业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未选择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大部分是因为不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认为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从物质条件方面看,影响毕业生做出求职选择的最大原因依然还是工资待遇,但个人的发展前景、爱好、所学专业、地理位置也逐渐受到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关注。
3.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意愿的调查
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xx.xx%的毕业生希望学校能提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并进行就业心理疏导等就业服务,xx.xx%的毕业生希望能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掌握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就业技巧和应聘技巧等。
(二)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调查数据总体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三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和分析得出,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不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对口率低
从数据可以看出,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比例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其学农务农的积极性不高,涉农工作常常会面临工作环境差、收入低、职业发展空间小等问题,导致涉农专业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城市,接触新的事物,从事一些高新技术工作。
2.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