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写材料的工作中也存在“三个和尚没水喝”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写一个稿子,一个人可能加班加点2两天能完成,多人分工之后,也是加班加点,但三四天也没能完成,而且总体质量不过关,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写稿中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或许还可以用当下的那个热门词——“内卷”。
一个实例
某政府政策研究室A君,他承担了撰写政府月度工作总结的任务,每次他都需要加班加点2天才能完成。后来,在领导安排下,让B、C、D君和A君一起四个人分担这项任务。
原本设想,A君已经摸清了写作流程,人数扩充后肯定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但实际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效率和质量反而双双下降。
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四人写作小组内的博弈:
组内博弈,各有想法
(1)经验最丰富的A君还是想坚持原来自己做的方式,其他三人根据A君的安排提供协助即可。
(2)B君认为,A君负责分工,由B、C、D三个人一起完成初稿后交由A君最后修改定稿。
(3)C君认为,既然A君已经清楚了路子,每个月主要内容差异不大,就是更新一下数据,所以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把稿子框架固定下来往里填充数据即可。
(4)D君认为,由A君负责分工,初稿由四个人一起完成,A君最后统稿修改。
博弈结果,殊途同归?
每个人的建议出发点都是好的,都为了多快好省的完成工作,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
(1)A君的建议不大被其他三人接受,因为如果照A君要求,三个人多少会有打下手的感觉,但是他们和A君都是平级,A君也不是领导,协调起来会出现不少困难。
(2)B君认可A君的分工和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但在准备初稿的过程中,A君不参与,有些内容取舍就不好把握,如果边写边问A君的意见,显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不问直接写,那么最终形成的初稿很可能少了A君想要的内容或者多了A君不想要的内容,在最后组稿的时候,A君很可能要回过头去重新找看原始的资料,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