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年底到了,文山会海也来了,各种材料接踵而至。还记得七年前我接到的第一次写作任务,是一篇机关党委先进事迹材料,花了三天假期,前后改了六稿,终于从不着边际到基本过关,勉强完成了任务。对于刚刚进入体制内的新人,写材料是一门陌生的行当,估计很多人都和那时的我一样,完全不知从何下手。回想自己的写作之路,犯过的错误很多,闹过的笑话不少。今天,咱们来简单盘点一下新人写材料常见的几种误区。
篇幅越长越好
有的人写材料抱着一种想法,写长了还能删,写少了不能加,于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素材,不加甄别分析,觉得好的一股脑儿全用上。有的人觉得材料篇幅长,拿给领导时看起来有分量,也能体现自己干了不少活儿。有的人长期以来养成罗嗦的习惯,讲一个问题恨不得从远古时代谈起,显得自己旁征博引、文思泉涌。举个例子,在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上,话题大概是做好大数据工作要采取的措施,有个男生一上来大谈大数据是个什么东西,背后蕴含着什么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国外是怎么做的,一副hold住全场的样子,结果面试结束被主考官点名指出“说话绕圈子、没重点”,直接被淘汰。
事实上,一篇材料好不好,判断标准从来不是篇幅长短,而是文章本身蕴含的思想和逻辑。更何况,篇幅长短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长不见得就好。比如,年度工作会议上“一把手”的工作报告,下级单位比上级单位还长;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副职比正职还长,都是不太合适的。
文风华而不实
每个人写作、说话都有自己的风格,强烈的风格放在个人作品中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公文材料中要谨慎使用。我前单位有个同事,写作时喜欢浓墨重彩、大开大合,特别爱抒情。刚接触觉得还不错,挺有文采,后来发现所有文章全是这种风格,大到总结、小到简报,一律都是抒情抒情再抒情,连写个小豆腐块的信息都能来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间一久就给领导留下了“太浮、太虚、不实在”的印象。
文辞华美、有韵味的文章,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公文材料毕竟姓“公”,文风相对来说还是要朴实、庄重一些,这是由其基本属性决定的。多样的文风在公文材料中不是不能用,而是要依据体裁、场合都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举个例子,前几年为单位某副职领导撰写离任讲话时,我有意多采用了一些抒情表达,比如“在这片敢为人先的土地上,在这个充盈温情的团队里,在这个凝心聚力的大家庭中,我坚持用心思考、用心决策、用心做事,与同事们一道,为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寄托了情感和追求,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既贴合干部离任发言的场合,也符合这位领导当时的心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盲目追求对仗
小标题要对仗,几乎是所有“笔杆子”的共识,领导们也喜欢。我也是这样,写任何东西都要整出几个“新”、几个“坚持”、几个“更加”来,甚至连字数也要一样。小标题的对仗工整,一方面便于读者迅速把握文章主题和框架,考试时特别适用,另一方面也有一种形式上的美感。
但是,有时我们会陷入对仗“强迫症”,为了对仗而对仗,弄出一些生硬、别扭的表达,比如,为了和“强化、优化、固化”对仗,自己编了个没出现过的“常化”;为了和“一片丹心、一往无前、一丝不苟”对仗,整出个不是成语的“一直坚持”,显得不伦不类。
不管什么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就像笔者之前说过的,他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组织部的材料从来没有讲究过对仗,写工作总结或汇报材料,都是直接“一、党的建设方面……二、干部管理方面……三、人才队伍方面……”,把工作说清楚了就行。
过分个人创作
我刚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