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写作提升写材料也要让读者“尝三鲜”范文稿
笔杆子金句

文档

24146

关注

0

好评

0
DOCX

写材料也要让读者“尝三鲜”范文稿

阅读 89 下载 5 大小 24.99K 总页数 3 页 2023-11-14 分享
  在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三鲜的习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立夏过后,气温开始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各种“海、陆、空”应时鲜菜竞相上市,可以让很多“吃货”大饱口福。比如,江南地区有用鸡肉、火腿、海参...
下载文档
/ 3
全屏查看
写材料也要让读者“尝三鲜”范文稿
还有 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3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在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三鲜的习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立夏过后,气温开始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各种“海、陆、空”应时鲜菜竞相上市,可以让很多“吃货”大饱口福。比如,江南地区有用鸡肉、火腿、海参熬制的三鲜汤,广东有用鸡肉丝+冬菇丝+韭菜丝作为主料的三鲜伊面,北方有用多种食材剁碎调和作馅的三鲜饺子(用虾仁、猪肉、韭菜搭配作馅的“肉三鲜”,用韭菜、鸡蛋、虾皮搭配作馅的“素三鲜”);老南京把苋菜、蚕豆、蒜苗(另一说是蚕豆、苋菜、黄瓜)称为“地三鲜”,把鲥鱼、白虾、茭儿菜称为“水三鲜”,把枇杷、樱桃、杨梅称为“树三鲜”,等等。总之,各地物产不同,尝三鲜的版本也各不相同。

  我觉得,我们写文章、做材料也要让读者尝三鲜。不过,此三鲜非彼三鲜,指的是观点鲜明、标题鲜亮、素材和语言鲜活。

  鲜,固然有鲜艳、鲜美、鲜嫩之意,在这里主要是指新鲜。怎样才叫新鲜?一般指符合时令、刚刚采摘或生产的。引申开来,没有或者很少有人见过听过品尝过的,也可以称为新鲜。我们写机关文稿,不仅思维、角度、结构、写法等方面需要创新,这是大一些的创新,仅就内容来说,观点、素材、语言,思路、做法、举措,总要有点儿新东西、新鲜货才好,正所谓“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如果写法都是“老一套”,内容都是“老皇历”,观点都是“老调调”,读者看了不说倒胃口,起码兴趣是不浓的。下面,我着重从写材料的角度,聚焦观点、标题、素材、语言来谈一谈“鲜”的问题。

  ——观点鲜明。早在1958年1月,毛泽东就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其中,鲜明性是排在第二位的。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

  1958年3月,胡乔木在写文件方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如何理解、把握和增强文件的“三性”作了专门讲解。关于如何体现鲜明性,他着重讲了3点:一是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观点和论据要摆得合适,有相当的材料来证明这个观点。二是观点要突出。要做到纲举目张,哪些是纲,哪些是目,目与目之间的排列,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清晰。段落要分明,一段最好说一个思想,尽量避免把两个互不统一的观点放在一个段落里,并且段落与段落之间前后要能贯穿。要有背景来证明观点,证明观点的事实材料也要有背景。此外,还要有辩论,赞成要讲出充分的理由,对反对的意见要加以反驳,注意适当的尖锐形式和加强语气。三是注意文字形式上的问题。要讲究标题,标题要吸引住人、引起人的兴趣。要注重导语,把要点、结论放在前面,结果放在最前面,把压轴戏放在前面。

  我认为,胡乔木讲的主要是观点“明”的问题,对“鲜”的问题没有讲到。我在吸收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这么3条观点是否鲜明的衡量标准,其中也包含着使观点鲜明呈现的基本方法。一是观点要有新意。新意即为“鲜”。新意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写出来了,这还是新;别人写出来了,你有所发展、延伸、完善,或者换了一种表述方式,这同样是新。二是观点要明了。所谓“明了”,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用费脑筋去想、去猜,也不至于产生歧义和误解。三是观点要突出。突出就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比如上大标题,退而求其次可以上小标题,实在不行也要放在段首,不要让好观点、新思想埋没在字里行间。

  ——标题鲜亮。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