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在乡镇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研讨会上的党课讲稿:筑牢廉洁防线,共塑清风乡镇
同志们: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作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违规吃喝,看似事小,实则危害巨大,它不仅侵蚀党的肌体健康,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破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风气。当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乡镇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直面百姓,工作千头万绪,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更要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守纪律底线,以扎实的作风和清正的形象,为乡镇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
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违规吃喝,看似是个人生活小节,实则是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大事,是对党的优良作风的背离,严重损害了党的人格力量。
(一)损害党的形象,削弱群众信任。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的。群众往往从身边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来评价党。违规吃喝行为,让群众看到的是党员干部的贪图享受、不务正业,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长此以往,群众会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怀疑,进而削弱对党的信任,影响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旦失去群众信任,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事业将失去最坚实的支撑。
(二)破坏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党风政风引领着社会风气的走向。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和管理者,其行为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违规吃喝之风一旦在党内蔓延,就会迅速向社会扩散,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在一些地方,违规吃喝成为一种所谓的“潜规则”,人们为了办事、谋利,纷纷效仿,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平正义,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滋生腐败土壤,侵蚀党的肌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规吃喝往往是腐败的前奏。很多腐败分子的堕落之路,就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的。在觥筹交错之间,原则被抛在脑后,利益输送悄然进行。违规吃喝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成为腐败滋生的重要源头。它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破坏党的纪律和规矩,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若不加以坚决整治,必将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四)影响工作效率,阻碍乡镇发展。乡镇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为群众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然而,违规吃喝会导致党员干部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吃喝应酬上,无心工作。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使一些民生工程、发展项目得不到有效推进,阻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任何因违规吃喝而影响工作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二、剖析根源,精准把握违规吃喝问题的深层原因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既有个人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监管方面的漏洞,还有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入剖析根源,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精准施策、有效整治提供依据。
(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