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景区运营副总参加经济思想培训班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参加本期XX经济思想培训班,与各位一同学习、一同思考、一同进步。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旅游企业的从业者,特别是身处景区安全与运营管理的一线,这次学习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充电”,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感受到XX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指引我们应对挑战、开创新局的强大思想武器。下面,结合我所在的XX县XX风景区有限公司的实际,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粗浅感悟,从思想、改革、创新、服务四个方面,向各位作一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以人民为中心,校准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
XX经济思想最鲜明的底色,就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学习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民”是谁?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千千万万的游客。过去,一些景区可能更多地关注门票收入、游客数量等硬性指标,发展模式相对粗放。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根本性的视角转换——从“经营景区”转向“服务游客”,从追求“流量”转向追求“质量”和“口碑”,将游客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这不仅仅是理念的升华,更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引。作为分管安全和运营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安全”二字,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直接的承诺,是旅游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意味着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更严密、应急预案必须更周全、设施设备巡检必须更精细。而“运营”则关乎游客的整个体验链条,从购票入园的便捷度,到游览路线的合理性,再到餐饮住宿的舒适度,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我们是否真正将游客放在了心上。正如近期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专题学习会上所强调的,要持续深入学习XX经济思想,并“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对我而言,最大的转化,就是将“人民至上”这四个字,深刻内化为每一次安全巡查、每一次运营调度、每一次服务流程优化的行动自觉,用理论的清醒校准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确保我们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激活存量资源的新动能
我们所在的XX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单纯依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模式已难以为继。XX经济思想中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金钥匙”。核心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从而创造新需求、引领新消费。
具体到景区工作,我认为改革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是产品供给的迭代升级。要跳出“门票经济”的传统路径,围绕“旅游+”深度融合,激活我们的存量资源。比如,依托景区的生态优势,能否开发更多类似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等体验式、沉浸式的新业态?依托本地的民俗文化,能否打造一系列非遗工坊、节庆活动、主题演艺等具有独特IP属性的文旅产品?这要求我们不能再做“甩手掌柜”,等着游客上门看山看水,而要主动作为,成为高品质旅游体验的“产品经理”和“场景设计师”。其次是管理模式的系统重塑。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管理,如票务、住宿、餐饮、安保等部门各自为战,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全链条服务需求。需要通过组织架构改革,建立起以游客为中心、跨部门协同的敏捷反应机制,打通服务壁垒,提升运营效率。最后是经营机制的灵活创新。在坚持国有企业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引入有实力、有创意的社会资本与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新项目、拓展新市场,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景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外部活力。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