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笔杆子范文

文档

26339

关注

2

好评

0
DOCX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阅读 53 下载 8 大小 44.92K 总页数 8 页 2025-08-23 分享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实际,县工信局成立专项调...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8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省委、省政府“强工业”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实际,县工信局成立专项调研组,自2025年6月中旬至7月底,通过“一线走访+座谈交流+数据比对”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县12个乡镇(街道)、23家规上传统企业(涵盖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县发改、科技、人社、生态环境等部门及行业协会、企业代表进行6场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路径依赖”到“动能转换”的现实考量

传统产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压舱石”。据统计,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四大传统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达78%,产值贡献率62%,吸纳就业人口占全县工业从业人员的73%。调研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并非“另起炉灶”的新兴产业,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对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对生产流程进行系统优化、对产业结构进行迭代升级的“升级形态”。

以XX镇纺织产业园为例,这里聚集了我县60%的纺织企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低附加值、高能耗、劳动密集”是行业标签--一台细纱机每天需3名工人轮班,吨纱耗电比行业先进水平高15%,产品以初加工坯布为主,利润空间不足5%.2024年以来,在县工信局“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下,园区内XX纺织率先引入智能纺纱系统,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联网、数据实时采集,不仅将单台设备用工降至1人,吨纱综合能耗下降12%,更依托数据建模开发出“差异化纱线”产品,附加值提升30%,带动周边5家企业跟进改造。这一变化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传统产业的“旧瓶”只要装上创新的“新酒”,完全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再观机械制造产业,作为我县“老牌支柱”,过去主要生产通用零部件,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上半年,XX机械通过与高校共建“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线,成功开发出“新能源汽车精密齿轮箱”,产品被国内某头部车企纳入供应商体系,企业产值同比翻番。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总觉得'老本行'干不出新花样,现在才明白,只要盯着市场需求转、跟着技术前沿走,传统产业一样能'老树发新芽'。”

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规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是要“淘汰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对我县而言,这既是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答题”,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

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现实图景”,成效初显但瓶颈犹存的多维观察

本次调研覆盖我县四大传统产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7份)、现场查看生产车间、查阅企业财务报表等方式,梳理出当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三大共性矛盾”。

(一)成效初显:三大领域的“看得见的变化”

1.智能化改造“点上突破”。23家被调研企业中,14家已实施或正在推进智能化改造,占比60.9%。其中,纺织企业普遍引入自动络筒机、智能分拣系统,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机械制造企业中,80%的企业应用了CAD/CAE设计软件,部分企业试点“数字孪生”技术,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绿色食品企业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人工操作环节减少40%,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