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在“竞相提高”新晋部门副职专场活动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竞相提高”这个为我们新晋副职搭建的交流平台上,与各位一同分享、共同学习。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院机关XX为我们创造的这次学习机会,也感谢领导和同事们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从研究室的一名普通干警,到如今的副主任,于我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新岗位、新职责,我内心深处既有履职的使命感,也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今天,我主要想结合近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对新岗位带来的一些变化和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区别”和“三点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共勉,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立足岗位之变,体悟三种角色之“别”
从专注于具体业务的“专才”转变为需要兼顾多方的“副手”,我深刻体会到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超导体”与“综合体”的转换。过去,我的工作更侧重于单一领域的深度钻研。而现在,岗位职责要求我必须在两种状态间自如切换。一方面,在沟通联络和事务协调中,要努力成为一块“超导体”。这意味着信息传递必须做到快速、完整、准确。无论是与上级部门的汇报对接,还是与兄弟单位的横向协同,或是对下传达工作部署,都要求信息流转不发生衰减和失真,时刻保持在线,在“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的高效循环中,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例如,在组织一场全院性的司法改革研讨会时,从议题设定、专家邀请到材料准备、会务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沟通协调的效率与精度。另一方面,在公文写作和调查研究中,则要沉下心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综合体”。研究室是全院司法智慧的汇集地与思想产品的输出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卷宗、文件、会议中获取信息,更要善于从全院审判执行的宏大数据中挖掘价值。面对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的2109.2万件案件数据,我们既要看到诉前调解成功149.3万件所体现的源头治理成效,也要关注到首次执行案件同比上升13.62%所带来的现实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像一个数据处理器,从四面八方汇集信息,在“获取信息、处理加工、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的深度循环中,形成有观点、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参考,为院党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第二个区别,是“紧张感”与“秩序感”的平衡。新岗位常常让我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节奏。沟通协调工作往往呈现出一种“紧张感”。可能在同一时间,需要处理来自不同条线的多个事项,电话、会议、通知接踵而至,多项任务并行处理成为常态。这种紧张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迅速判断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规划出最优处理路径,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而材料起草工作则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秩序感”。撰写一篇深度调研报告或一份重要的工作总结,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相对“安静”且高度依赖逻辑思维的过程。我们必须建立清晰的工作计划,对每一份材料所需的基础信息、数据支撑、访谈对象以及预期的完成时限,都要有周密的规划。比如,我院承担的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这一XX地区法院的重点研究课题,从立项到结题,就需要一个长周期、系统性的安排,确保研究工作能够有序、保质、按时地完成,最终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质量成果。在快节奏的“紧张感”中保持冷静,在慢节奏的“秩序感”中保持专注,是对我们履职能力的重要考验。
第三个区别,是“往后看”与“往前看”的并重。这里的“往后看”并非指回顾过去,而是指在处理具体事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