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XX同志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XX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会上,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课题,与大家交流学习。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和近期的一些思考,也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交流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发展任务繁重的县域来说,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必答题”,更是破解自身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过去,我们谈发展,思路往往是“两头在外”,一头盼着外面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另一头想着把我们的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眼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理解,这不仅是基于大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洞察,更是为我们抵御风险、行稳致远提供的一把“金钥匙”。
反观我们XX县的实际情况,感受尤为深刻。我们的经济体量不大,产业链条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如果外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或者某个环节出现“卡脖子”问题,我们的经济就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因此,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地放到扩大内需和依靠自身力量上来,畅通内部经济循环,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这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从过去的“等靠要”思维,转向主动作为、向内发力的“自强”思维。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对我们各级干部思维模式、能力水平的一场大考。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关键要做好“内循环”和“自立自强”这两篇大文章,而落脚点就在于激活我们县域内部的潜能。
一方面,要着力畅通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让内部循环真正“活”起来。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对XX县而言,这个“循环”首先是县域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我注意到一组数据,2024年我们县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核算为17.5%:36.3%:46.2%,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其中,传统的批零住餐等服务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还不够充分。我们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比如XX茶叶、XX食用菌,品质很好,但常常在走出大山的“最初一公里”和送达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上遇到梗阻。
如何破解?我个人思考,不能搞“小而全”的封闭式循环,而是要立足我们的资源禀赋,打造几个有竞争力的“节点”,主动融入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中去。比如,能否围绕我们的特色农业和文旅资源,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让“XX出产”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甚至能吸引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消费。这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分割,在规划、土地、财税等方面形成合力,真正把供给和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提升整个经济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夯实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根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绕不开的“华山一条路”。坦白说,这是我们XX县目前最突出的短板之一。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们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只有十余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的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困境。
面对这个挑战,我认为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畏难不前。作为组织部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抓创新,核心是抓人才。我们是否真正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的营商环境是否能让企业家安心搞研发、放心谋发展?我们的人才政策,除了“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