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在XX中心组学习《经济文选》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经济文选》第一卷的体会,结合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近期,通过对《经济文选》的系统学习,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贯穿其中的宏大历史视野和深邃战略洞察力。特别是将其中关于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经济规律的论述联系起来思考,我对“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完成了一次从“技术层面”到“战略层面”的跃升。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将新质生产力看作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的代名词,而现在,我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如何运用全球化、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并引领全球化的一盘战略大棋。
一、思想认识的再深化:从技术迭代到全球战略的视角重塑
学习的起点,往往是对概念的再认识。总书记在《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中又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这两段论述,清晰地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核”与“魂”就是科技创新。
然而,这种创新是在何种背景下进行的?《经济文选》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经济全球化。一篇刊载于《XX党刊》的文章深刻分析道,经济全球化表面是商品、资本、信息的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与科技创新能力。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新质生产力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深刻的“全球化”烙印。它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闭门造车谋升级,而是必须置于全球创新的大网络、大循环中去考量。
由此,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观念进行了反思。以前谈及发展,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本土视角”,认为只要把本地的产业基础夯实、技术瓶颈攻克,发展就是水到渠成。但《经济文选》中的重要论述,如《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提到的“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限。它要求我们的站位要更高,不仅要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更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引领者”。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提升我们自身的生产效率,更是要提升我们在全球资源配置格局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这是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塑造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二、发展方法的再思考:从自我奋斗到开放共生的路径抉择
认清了战略定位,方法论的更新便成为必然。如果说新质生产力是一棵需要茁壮成长的“创新之树”,那么全球化的土壤和阳光雨露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生长要素。《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处强调开放创新的重要性。比如,《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中就斩钉截铁地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
这一论断在当前尤其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无一不是全球智力资源汇聚、多国科学家协同攻关的结果。正如研究文章所分析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拥抱世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这引发了我对工作方法的深入思考。在推动XX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践行“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想,至少有两点心态需要调整。
第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