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市防止党员失联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员的流动性趋于频繁,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返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城市下岗失业再就业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伴随着党员流动性日趋频繁,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与组织联系不经常、联系方式易变更等问题愈发凸显,正在逐渐成为导致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我市通过逐步建立健全防止党员失联长效机制,确保把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
一、基本情况
X市共有党员X万名,通过对我市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情况全面梳理,共排查出的失联党员X名,按照应查尽查、全员覆盖的要求,目前已取得联系的党员X名,其中,纳入组织管理X名,给予组织处置出党X名;仍未取得联系的党员X名,给予组织处置出党X名,停止党籍X名,开除党籍X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精准查找联系。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党员信息,一是大力推行“X党建服务平台”,结合排查工作,以支部为单位,对党员身份、学历、职业、联系方式、党员资料管理等逐项采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完善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制度,对定期排查到的离职外出打工、上学等情况的流动党员,备案流动党员家属或单位关联人员信息,特别是未在X的流动党员信息的内容,流入地工作单位名称及通讯地址、常住地址、联系方式、应急联系人等信息进行逐一登记。三是多部门协作,形成信息网。联合公安、电信、社保、房管等部门针对破产并转企业党员、社区居委会离退休干部及职工党员,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等重点领域失联党员有效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精准查找失联党员。对于失联的X个党员,通过登记信息、户籍系统、房管、社保等途径取得联系党员X名,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和给予相应处置。X区本着联系一个、掌握一个,管理一个,确保每个失联党员不离队、不掉队的目标,对党员基本信息、组织关系转接、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外出流动等情况进行摸底核查,重点做到了“五核查”,即核查党员名册、党员档案、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党支部活动记录、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和党员现实表现情况,对照党员档案和党员信息库数据,对入党时间,入党介绍人,参加民主评议等关键信息进行核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党员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台账,重点列出“口袋党员”和失联党员数量、人名、单位和党员档案管理内容,按照具体分类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工作。
(二)优化党组织设置,换发党组织活力。一是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着眼于便于党员教育管理,统筹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将党支部建在楼栋、小区、商场、工地等,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有效性,增加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便利性。我市X区指导基层党组织根据党员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和地域分布,共建立社区党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建立片区党支部X个,楼栋党小组X个,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构架,着力引导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管理服务。X区对不符合党组织设置要求的党支部进行摸底排查,对超过X名党员的X个党支部实行细化,对党员数不足X名党员的X余个党支部进行了调整,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有效性。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就近参加党组织生活,为流动党员提供劳资纠纷化解、生活困难救助、就业上学协调、结对联心等服务。各非公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等情况,通过单独建立、联合建立、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为进入企业务工的党员提供管理与服务。三是流动支部建在网上。针对目前流动党员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建立“网络党支部”,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党建云平台,把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切实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