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发言汇编
(9篇)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发言1
首先感谢贵州人民为研究红军长征史特别是红六军团西征史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的时间对红六军团西征、特别是对困牛山战斗深入研究,我想今天围绕困牛山战斗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点,谈谈对困牛山战斗的两个重要判断。
一是困牛山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造的千古壮举。红六军团是毛主席、朱老总在中央苏区创建的一支革命劲旅,特别是红52团就是湘赣地区的农民赤卫队和安源煤矿工人赤卫队组成的,非常有战斗力。困牛山壮举为什么是千古壮举?因为在革命战争史上,甚至在世界战争史上,这么多人集体跳崖、壮烈牺牲,这种精神实属罕见,所以我称之为“千古壮举”。
红六军团西征在红军长征史上是非常值得书写的壮丽篇章。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六军团临危受命,全军团9700多人奉命西征,杀开一条血路,转战贵州寻求与红三军会合。红六军团西征中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贵州石阡,出发时9700多人,在通过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后剩下6000多人,经过石阡突围战后,与红三军会合时只剩下3000多人,所以说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石阡。但随后,又是在黔东迎来了最艰难的奋起。正是有了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在木黄会师,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使整个红二方面军由两个军团会合时的6000多人发展到2万多人,并在其后的长征中创造了乌蒙山千里回旋战的经典战例,被毛主席评价为“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二是贵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抢救了红六军团西征战史的宝贵财富。红六军团西征非常惨烈、非常壮烈、非常辉煌,其中最惨烈、最壮烈的就是石阡困牛山这一战。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为什么这个战斗直到88年后的今天才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因为当时红六军团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军团对红52团困牛山战斗的最后经历所知不多,军团领导同志的回忆录都没有详细记录红52团最后战斗情况。红六军团当时在给中革军委的电报中,也只提到了红52团被包围失去联系,牺牲很大,所以这段历史缺乏翔实记录。正是在贵州人民、贵州党史工作者、贵州领导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才挖掘出这一段历史。幸存的十几个红军官兵,如果没有当地老百姓的收留保护,这段历史就很难还原它的真实面貌。即使红军老战士还健在,如果没有贵州各级党委的重视和贵州党史工作者的挖掘,这段历史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掀开新的篇章。我们只有整理好这些口口相传的历史,各级党委和党史工作部门认定这段困牛山战斗的历史真相,才能告慰这块红色土地,告慰在这块土地上献身的红六军团官兵和保护抢救这段宝贵财富的贵州人民。
第二点,谈谈困牛山战斗的战略价值。
我们一定要从战略上来看困牛山战斗,而要看清楚困牛山战斗的战略价值,就要跳出困牛山来看困牛山。其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对认识这个战略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1934年的10月中旬正是甘溪战斗和困牛山战斗发生的时间,同时又是中央红军在江西于都河出发的日子,要把这两个时间结合起来看,才能明白红六军团西征的战略价值。二是1934年12月到1935年1月中下旬是“通道转兵”和黎平会议决定到川黔边、以遵义为中心开辟新苏区的日子,遵义会议召开时,红六军团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通道转兵”和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支撑。三是1935年1月下旬到5月初,红二、红六军团主动发起湘西攻势,吸引了大量敌人,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提供了有力的战略策应,从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战略被动。
将困牛山战斗放在一个更长的战略时段中来看,它的战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