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范文稿
笔杆子素材

文档

23394

关注

0

好评

0
DOCX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范文稿

阅读 79 下载 3 大小 27.1K 总页数 5 页 2023-11-15 分享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 发表时间:2022-12-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在以往“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中...
下载文档
/ 5
全屏查看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范文稿
还有 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

发表时间:2022-12-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在以往“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其中隐含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定位深化。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9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这是从建党之初就被历史地确定下来的党的根本性质,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决定的。经过100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并不意味着在普遍真理之下的每一个具体理论都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化的教条,具体地、历史地理解事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行”,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具体理论在每一个历史条件下都“行”。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行”,不等于每一个特殊理论“行”。对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必须用历史的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必须把抽象认同落实到具体认同。

其次,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

“马克思主义行”不是抽象的“行”,而是具体的“行”,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中国共产党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被判定为实现飞跃,根本依据是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深刻回答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甚至回答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做过论述的重大的新问题。比如,如何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马克思没有做出详细的论证,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具体的论证,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新的革命道路,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过详细论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理论,解决了“富起来”的问题。再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回答了走向“强起来”的问题。这表明,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都把“马克思主义行”具体落实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上。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体理论,在这些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时代化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