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薄弱村”全面清零为重点,集体经济全域提升为目标,聚力攻难点、破堵点、创亮点,打造党建引领“强引擎”,激活集体经济“大活力”。全市共有374个“薄弱村”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已有39个“薄弱村”摘帽退出,集体经济村均增收11.6万元。
一、“挂图”作战、攻坚推进。一是严明责任,以抓脱贫攻坚一样的决心抓集体经济“消薄清零”,并作为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重大检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书记要求把“薄弱村”清零作为底线任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与县(市区)委书记逐个谈话明责,县(市区)组织部长逐个签署“责任状”。二是严实举措,市委组织部印发“消薄清零”攻坚方案,制定“薄弱村”退出验收操作办法,市、县、乡、村四级层层编制“消薄清零”攻坚作战图,统一搭建“消薄清零”攻坚行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市374个“薄弱村”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全面实行“挂图”作战、攻坚推进、销号管理。实行组织、农业、财政三方联合验收,按照村级申请、乡镇申报、县级核查、市级抽查的步骤,申报一个、验收一个、退出一个,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严格考评,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将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清零”纳入全市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关键内容,对未如期完成清零任务的县(市区)党建考核不能评先,县乡党委书记不能评优,对“数据注水”“数字退出”和“假退出”的坚决惩处。
二、破除瓶颈、改革闯路。着力探索改革性举措,创新性模式,以“硬支撑”强化“硬保障”,实现薄弱村“退得出列、兜得住底、稳得住效”的效果。一是高标准农田改造“高丰模式”。以国家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为依托,着力破解田块零碎、生产低效问题,通过集体主导、乡贤垫资、社会入资,集中连片整治“巴掌田”“斗笠田”,推动“小田改大田”“低产改丰产”,实现粮食增产量、大户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社会资本增信心、村集体增实力“五方共赢”。以汨罗市高丰村为代表,37个村跟进推广实施,13.1万亩农田完成改造,村集体土地托管和流转服务平均增收10万元。二是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创收模式”。对接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历史遗留超省定面积的宅基地自愿退出或实行阶梯式计费,合理利用腾退宅基地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流转、抵押再利用,集体增收全部投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业产业。以汨罗市三新村为代表,拓展覆盖18个村,实现试点村单项增收达13.7万元。三是乡村互助社“服务创收模式”。由村集体主导设立“乡村振兴互助社”,开办综合服务代办点、家政养老服务、劳务派遣公司、农业服务队等综合服务性组织,推出车险车检代办、通信代收费、劳务中介等多元服务,让村集体得收益、老百姓得实惠、经营主体得便利。以汨罗市石仑山村为代表,23个村成立“互助社”,设立82个经营性服务组织,参股群众获分红收益户均0.8万元,村集体每个净增收9.8万元。四是乡村共享贷“金融创收模式”。依托国家乡村金融扶持政策,融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与银行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共享贷”,村集体实行免抵押贷款300-500万,到期自动续贷展期,投入县级国有融资平台运作,盈利收入按约定金额返还,村集体实现保底增收。以汨罗市马桥村为代表,重点投入18个无自主产业薄弱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