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全市青年人才公寓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建设青年人才公寓是完善青年安居体系、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我市积极推进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县区在青年人才公寓建设运营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为加快推进青年人才公寓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吸引青年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提质的重要作用,市委政研室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全市青年人才公寓建设使用情况
2018年以前,我市解决人才安居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发放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2018年,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建设全市首个青年人才公寓,并先后出台《*市引进人才住房补贴办法(试行)》、《*市青年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县区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号召,加快推进青年人才公寓建设。目前,我市青年人才公寓主要为政府统建、政府租赁、公租房划转三种方式,已投入使用约2300套,其中市级约1200套、县区约1100套。
二、青年人才公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有效供给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市青年人才公寓同时存在总量不足和空置率较高的问题。有的县区青年人才公寓建设速度赶不上人才引进速度,供不应求;有的县区正在建设青年人才公寓,但尚未开始供应;有的县区所提供房源的品质无法满足青年人才需求,利用率不足30%。究其原因:一是规划建设滞后。工作缺乏前瞻性系统性,没有统筹制定招才引智计划和青年人才安居计划,导致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对比国内部分城市青年人才公寓建设情况,杭州在2018至2021年建设5万套,青岛在2019至2020年筹建12万套,苏州2021年已建成近8万套、3年内将增加不少于10万套,成都在2017至2021年建设约30万套,*2021年承诺2年内将建设40万套,而我市目前建设总量仅2000余套,远远落后于人。二是资源整合不够。青年人才公寓需求量大,单靠政府投资建设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充分撬动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源。但目前我市运用市场化手段建设青年人才公寓的力度不够,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土地、房屋等存量资源建设青年人才公寓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还存在大量的“沉睡资源”,青年人才公寓的供给主体有待进一步拓展、供给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三是供需对接不够。大部分县区没有认真调研青年人才关于居住条件的真实需求,而是根据现有资源和条件单方面提供房源,导致青年人才公寓的适配度不高。有的选择面较窄,提供的房源多为60平方米以下;有的装修风格片面注重实用性,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有的配套文体设施、社交空间、商业网点较少,难以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有的周边公共交通通达率低,造成通勤不便;有的房租价格基本与周边同类型房屋市场租金持平,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四是布局建设统筹不够。部分青年人才公寓在选址上还不够科学,对就近就便上班、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等考虑不足,比如,虽然在洛龙区和高新区分别建了*市青年人才公寓,但还未充分利用轨道交通便利和城郊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优势,集中资源在地铁起始点布局建设综合型青年人才社区,提高整体效应。
(二)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市县两级目前入住青年人才公寓的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中高层次人才,而大量普通青年人才未被纳入政策范围。究其原因:一是对青年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区对城市间的人才大战不够敏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年人才对于未来区域竞争的重要性,仍然把招才引智和建设人才公寓作为常规性工作对待,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完成任务、应付了事的心态。二是人才认定标准不科学。受唯名校、唯学历的传统用人导向影响,一些地方把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或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