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学效能,有力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质效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编制“四张课表”,锚定教学内容准发力
紧扣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实际,突出党员思想政治需要、乡村振兴需要、农村干部需要、农村党员需要“四个需要”,全县“一盘棋”设置课程、编制课表,明确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编印“年度全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任务书”,下发到各个乡镇党委、县直各相关培训部门,有效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范化、机制化、体系化。
一是锚定立根铸魂“主基调”,设置“思政课”。坚持将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把XJP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第一教材”,把党的各个时期重要会议精神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纯洁性。
二是锚定乡村振兴“主战场”,设置“必修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收集整理了XJP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等供党员学习,编制了“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案例,指导各村制定农村发展规划。
三是锚定农村干部“主心骨”,设置“履职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突出重点工作和底线工作“两大主线”,开展基层党建、乡村产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培训和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等底线工作培训,推动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锚定农村党员“主力军”,设置“技能课”。坚持“按需点单”,不搞大杂烩,分类开小灶,开展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增强培训针对性。通过乡镇党委分类汇总、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征求农村党员培训意见,共收集到意见建议230余条,有的放矢的设置了柑桔、猕猴桃、黄桃等主导产业技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经营等专业技术课程,确保培训主题突出、内容务实管用。
二、设立“四个课堂”,创新教学载体添活力
立足本地实际,紧扣中心大局,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丰富教育形式,以“四个课堂”为抓手,将党员教育搬到了学教基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线上平台,有效提高基层党员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一是开设“党日课堂”。坚持全县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一盘棋”理念,有机整合滕代远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步云坪村等党员双带基地以及楠木桥村等党建示范基地三类资源,形成立体式党员学教基地体系,绘制“党日课堂”地图,设计“赓续传承——红色领航——产业致富”三大路线,切实将党员教育培训融入党日活动,为村党组织自主选择教学点开展党日活动提供基础保障。截至目前,开展“党日课堂”2600余人次。
二是开设“田间课堂”。突出**本地柑桔、黄桃、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从农业农村局专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遴选40人担任田间课堂导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实地教学。截止目前,共组织“田间课堂”5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变简单的“输血”为技术“造血”,真正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