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聚焦转型主线打造“一区两地”为全方位推动潞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全区劳模表彰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段尧刚
(2022年4月16日)
同志们:
经区委决定,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劳模表彰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表彰先进,再鼓干劲,动员全区干部群众进一步锚定目标,提振信心,为全方位推动潞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过去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区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去年全区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在潞城投资发展的企业家,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潞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先后召开的区委二届二次全会和区“两会”,对全年工作任务作出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会议安排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抢抓机遇,坚定攀高进位、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贯彻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区抢抓机遇、加速赶超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既有严峻挑战,更面临着大好机遇。
一是严峻的发展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攀高进位、争创一流。尽管去年我区多项经济指标实现跃升,但总量仍然徘徊在全市中游,五方面短板比较突出:一是总量性短板,去年全区GDP完成174.7亿元,总量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7位,增速9.7%,排名第11位;一般预算收入虽有38.13%的较大增幅,但总量排在各县区第7位。除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在全市第一方阵以外,其他指标基本处于全市的中游水平。二是结构性短板,从一产看,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引领性较强的龙头企业;从二产看,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数是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21家,体量不大、发展不快,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率不达年度考核目标要求;从三产看,规模小,集中度低,尚未对县域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支撑性短板,突出表现为建成投产的大项目不多,支撑作用还十分有限。四是约束性短板,突出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和环境容量趋紧,能耗、水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都要求持续下降,面临资源环境倒逼。五是素质性短板,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还有差距,制约和影响着工作的推进。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压力,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总体来看,这些都还是发展中的问题。而环顾周边,各县区发展态势逼人,除潞州区本身体量大外(GDP达565亿元),襄垣县、上党区GDP均超300亿元,长子县、屯留区GDP均超200亿元,排名第6位的沁源县GDP也接近200亿元。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自身的发展短板和周边的发展态势,迫使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迎难而上,苦干实干。
二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攀高进位、争创一流。从外部环境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七个方面政策取向,为我们的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因素。比如,今年中央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4.35万亿,达到历年最高,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