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目录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龙花楼:
以土地利用转型促乡村重构振兴1
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数据中心研究员白晓飞:
调查与规划——国土空间格局的数据闭环2
3.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贯成:
面向新时代的土地利用管理3
4.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健:
构建农地经营权有效市场4
5.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吕晓:
构建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5
6.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柴铎:
乡村振兴中土地功能的发挥6
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曹银贵:
矿农城复合区的乡村振兴路径7
8.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正峰:
生态用地研究助推生态宜居8
9.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钟太洋:
国土空间用途管控需考虑农业现代化和膳食转型需求9
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裕瑞:
推进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10
1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肖武:
高水平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1
守土保耕谋发展乡村振兴添动力
中国土地学会第31个全国“土地日”青年学者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6月25日)
以土地利用转型促乡村重构振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龙花楼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由此必然带来特定的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空间的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关联土地利用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纽带。人口—土地—产业紧密相连,经济—空间—社会重构相互交织,依托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重构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重构与振兴的实践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土地、金融、社保等一系列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的匹配和安排。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利用主体通过经济杠杆、工程技术和政策制度等空间重构手段调整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变反过来又作用于乡村重构与振兴的实践。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主要包括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实现产业振兴、重构乡村生态空间实现生态振兴、重构乡村生活空间实现组织和文化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而土地资源的盘活与乡村产业的衔接对于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急需通过管控土地利用的权属和经营方式等来创新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及制度,通过理解发生于土地上的人类—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将对土地系统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可持续土地利用解决方案,探索土地利用转型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调查与规划——国土空间格局的数据闭环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数据中心研究员白晓飞
乡村振兴大战略下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是广大自然资源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命题。
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空间指引的同时,规划的主要实施效果也通过调查数据从空间上反映出来。调查与规划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管控数据闭环,详细到每块土地的用途、布局、变化、管控效果都可以做到追本溯源,环环相扣。这种数据闭环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制机制的核心技术问题,衍生一种科学认识国土开发品质与经济发展质量辩证关系的新思路。建立调查与规划之间的数据逻辑,建立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在时空序列上的变化关系,是切实做好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的首要问题和有效手段。
—2—
面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