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XX县教育局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将XX县教育体育局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XX县教体局于2023年1月29日召开全县教体系统“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工作会,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政策法规科,明确专人、建立专班运行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
二、科学制定方案、明确工作重点
一是印发《XX县教育体育系统2023年“知法明理·平安成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X教体〔2023〕7号)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本校“知法明理·平安成长”行动的具体方案,并明确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教育体育系统“知法明理∙平安成长”普法行动。二是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季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通知》(〔2023〕-10号)文件,明确了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法治教育主题班会等八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进一步深化拓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三、聚焦知法明理、力求普法实效
一是集中开展线上普法教育。2月22日,XX县教体局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组织全县师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共计10万余人共同观看XX市“知法明理∙平安成长”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法治课”直播活动,成功上好春季学期法治第一课。二是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全县271所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播放微视频、微动漫,讲述普法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1786场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三是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单独聘请或联合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129人,实现了公办学校法治副校长聘请全覆盖。今年以来,法治副校长已深入100余家学校,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及学校实际,围绕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预防校园欺凌、性侵、拐卖、电信诈骗、校园贷、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防范安全风险等方面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活动116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四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把法带回家”家庭共同学法活动。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将《家庭教育促进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成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校园网等平台组织学生在家和家长共同学习,教育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五是开展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利用三会一课、教职工大会、校会中课堂等形式,各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严守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规范从教行为。将法治教育知识纳入教师专业知识综合水平继续教育范围,组织全县5000余名教师利用手机终端开展法律常识在线答题活动。六是建立特殊青少年普法档案。各中小学校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经常违纪者进行摸底排查,制定“一人一案”普法档案,建立包保责任制,以“一对一”或“多帮一”的帮扶机制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创新宣传思路,普法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