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XX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体要求,立足镇情,精准发力,扎实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根据要求,现将我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产业兴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强镇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用足、用活、用好文件扶持政策,推动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增效。新发展设施蔬菜、水果种植大棚11个,逐步调整周边农户种植结构。种植优质黄烟X亩,实现烟叶收购174.24万斤,占全县收购总量的53.3%。精心打造以XX、XX等为龙头的规模化基地,促进产村融合。
推进现代农业项目。XX项目开工建设,推进XX与XX大学合作,引入了XX大学博士工作站。依托其XX技术,打造立体中药材种植基地,合作发展中草药规范化种植和经营,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983亩,示范区同步开展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组培工作,实现种植面积200亩,完成农业投资200万元,有力的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促进了农业转型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走“精、优、特、新”的路子,持续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苗木、林果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以XX为引领,以XX、XX基地为模范,推动镇域范围内林果品牌建设。XX苗木作为全国最大的彩色苗木基地之一,在XX占地5000多亩,周围10个村庄集体经济普遍较好,每年能够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贡献近2万元。
稳固农业基本保障。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做牢做实XX北粮仓。投资11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700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200余亩。实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25万亩,农机深松耕地4000亩,有效提高土地抗旱保水保肥能力。探索推进集中连片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发挥现有4家农机服务合作社作用,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
(二)聚焦生态宜居,全力助推建设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年累计清理积存垃圾、粪堆170余吨、柴草堆400余处、建筑垃圾100余处、排水沟4000余米。扎实推进美丽家庭创建工作,按照常住户的15%的要求,发动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示范,积极创建美丽家庭,各村创建比例已达到10%。扎实推进村庄保洁清运工作,结合“垃圾桶”工程,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在12个村推进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定点定时清运,从源头上控制垃圾数量,真正做到“扫千净、转运走、处理掉、保持住”。截止目前,全镇共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14个,清洁村庄33个。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持续开展改厕督查工作,对全镇5628户的改厕工作开展“回头看”,核查并整改问题户646户,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对镇域内路网进行提档升级,推进巷巷通工作,完成XX等4个村的巷巷通工程;对XX等4条道路,共计18.2公里实施拓宽工程。先后对XX等24个村的自来水旧管网进行更换。坚持打造生态功能、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兼备的汪塘、门前河,如期完成XX等4个村的汪塘门前河治理工程项目。
(三)聚焦乡风文明,全力提升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投资460万元的文化礼堂已开工建设,预计在今年6月底完工。加强优秀本土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挖掘和发挥XX剪纸和老粗布两大非遗本地文化特色。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惠民项目。巩固提升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的建设水平,开展送文化进村行动,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做好群众知识普及,引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加强“一约四会”建设管理。持续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蒲葬,推动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施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殡葬改革综